Issue Date | Title | Author(s) | Source | scopus | WOS | Fulltext/Archive link |
---|---|---|---|---|---|---|
2018 | The Incompleteness of Public Reason | TSE-MEI WU | The XXIV World Congress of Philosophy | |||
2021 | 儒道修養作為政治德行──從公民教育論深度歧見之調節 | 吳澤玫 ; TSE-MEI WU | 「『公民道家的可能:公民哲學與道家哲學的對話』學術工作坊」論文 | |||
2017 | 化解歧見的萬靈丹?─論公共理性的完整性 | 吳澤玫; TSE-MEI WU | 「台灣哲學學會2017年學術研討會」論文 | |||
2020 | 多元社會的政治統合──審議系統的觀點 | 吳澤玫; TSE-MEI WU | 「2020『台灣社會的多元發展與融合』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 |||
2021 | 多元社會的政治統合-審議民主系統取向的觀點 | 吳澤玫; TSE-MEI WU |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 | 0 | ![]() | |
2012 | 多元社會的穩定:論公共理性、審議民主與公民德行 | 吳澤玫 ; Wu, Tse-Mei | 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 ![]() | ||
2010 | 審議式民主與多元社會的穩定 | 吳澤玫; TSE-MEI WU | 「台灣哲學學會2010年學術研討會:語言、知識與行動:視野之交融」論文 | |||
2016 | 審議民主的系統性轉向 | 吳澤玫; TSE-MEI WU | 「台灣哲學學會2016年學術研討會:傳統、詮釋與創新」論文 | |||
2014 | 審議民主與多元社會的穩定 | 吳澤玫; TSE-MEI WU |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 | 0 | 0 | ![]() |
2013 | 審議民主需要什麼樣的公民教育? | 吳澤玫; TSE-MEI WU | 教育哲學2012 | |||
2008 | 「對」的優先性與行為主體的爭論 | 吳澤玫; TSE-MEI WU | 「2008年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研究生論文發表會」論文 | |||
2009 | 康德論道德與幸福的統合 | 吳澤玫; TSE-MEI WU | 「康德之傳承─研究生論文發表會」論文 | |||
2019 | 從Young對審議民主的批評論審議的多元交談形式 | 吳澤玫; TSE-MEI WU | 「台灣哲學學會2019年學術研討會」論文 | |||
2019 | 從同婚爭議論公共理性的不完備性 | 吳澤玫; TSE-MEI WU | 「臺大文史哲政跨領域工作坊:政治哲學」論文 | |||
2020 | 從同婚爭議論公共理性的完備性 = On the Completeness of Public Reason in the Same-Sex Marriage Debate | 吳澤玫; TSE-MEI WU | 歐美研究 | 0 | ![]() | |
2022 | 從審議系統觀論微型公眾的定位與功能 | 吳澤玫 ; TSE-MEI WU | 「『臺灣審議的進化時代』學術研討會」論文 | |||
2013 | 從工作的意義談職業倫理 | 吳澤玫; TSE-MEI WU | 「龍華科技大學職場倫理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 | |||
2019 | 從效率與公平評估臺灣的大學入學制度改革 | 陶宏麟; 吳澤玫; TSE-MEI WU |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 ![]() | ||
2020 | 微型公眾在審議系統裡的定位與功能 | 吳澤玫; TSE-MEI WU | 「台灣哲學學會2020年學術研討會:哲學應用?應用哲學?哲學走向世界」論文 | |||
2014 | 有意義的工作與道德動機 | 吳澤玫; TSE-MEI WU | 「真理大學2014財經學術暨專業倫理研討會」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