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ue Date | Title | Author(s) | Source | scopus | WOS | Fulltext/Archive link |
---|---|---|---|---|---|---|
2008 | The Analysis of the idea of Buddha in Chinese Tiantai Buddhism of Chi I | 羅因; LING-PEI LAW | The Fifth United Nations Day of Vesak | |||
2005 | 中國佛教徒對於《金剛經》「無我」、「無相」思想的詮釋 | 羅因; 羅因; Law, Y.; Law, Yan | 臺大中文學報 | ![]() | ||
2005 | 中國佛教徒對於《金剛經》「無我」、「無相」思想的詮釋 | Law, Yan; 羅因; LING-PEI LAW | 臺大中文學報 | |||
2002 | 佛教布薩制度的研究 | 羅因 | ||||
2001 | 僧肇〈物不遷論〉後設基礎的檢視 | 羅因 | 中國文學研究 | |||
2010 | 《太平經》與《老子想爾注》守一法的比較 | 羅因; LING-PEI LAW | 先秦文本與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 | |||
2003 | 安世高禪學思想的研究—兼論漢末道教養生術對禪法容受的影響 | Law, Yan; 羅因; LING-PEI LAW | 臺大中文學報 | |||
2003 | 安世高禪學思想的研究──兼論漢末道教養生術對禪法容受的影響 | 羅因; Law, Y. | 臺大中文學報 | ![]() | ||
2003 | 安世高禪學思想的研究﹣兼論漢末道教養生術對禪法容受的影響 | 羅因 | 臺大中文學報 | ![]() | ||
2004 | 從智顗《金剛經般若經疏》的四相註釋到魏晉言意之辨-一個有關經典註釋的方法論問題初探 | 羅因 | 東亞語文學與經典詮釋學術研討會,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主辦,2004年11月19日 | |||
2004 | 從智顗《金剛經般若經疏》的四相註釋到魏晉言意之辨:一個有關經典註釋的方法論問題初探 | 羅因; LING-PEI LAW | 東亞語文學與經典詮釋學術研討會 | |||
1997 | 從莊子言「心」的角度看道家式的「內聖外王」之學 | 羅因 | ||||
1997 | 從莊子言「心」的角度看道家式的「內聖外王」之學 | 羅因; LING-PEI LAW | 第一屆先秦兩漢學術全國研究生論文發表會論文集 | |||
2009 | 從言意之辨再論智顗《金剛般若經疏》的四相注釋 | 羅因 | ||||
2010 | 戰國秦漢幾種《老子》注養生思想的遞變──從全身保身、精神境界、技術化導向到宗教教訓的發展 | 羅因 | ![]() | |||
1995 | 易傳「富貴」觀念的探討 | 羅因 | 中國文學研究,9,1-13 | |||
2008 | 漢末佛教禪法與《太平經》守一法的比較 | 羅因; LING-PEI LAW | 「佛教思想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 |||
2006 | 漢譯說一切有部中兩種佛傳對於佛陀的不同詮釋 | 羅因 | 日本北海道大學「首屆東亞經典詮釋中的語文分析國際學術研討會」,2006年8月25日 | |||
2006 | 漢譯說一切有部中兩種佛傳對於佛陀的不同詮釋 | 羅因; LING-PEI LAW | 日本北海道大學「首屆東亞經典詮釋中的語文分析國際學術研討會」 | |||
2012 | 漢譯説一切有部の佛傳二種におけるブッダの異なる解釋について | 羅因; 中野徹譯; LING-PEI LAW | 中國古典の解釋と分析 : 日本.臺灣の學術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