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動詞後「-起來」的詞彙多義分析以及教學建議 = Lexical Semantics of Polysemous -qilai and its Implications on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Journal
臺灣華語教學研究
Journal Issue
26
Start Page
89
End Page
124
Date Issued
2023-06
Author(s)
Abstract
現代漢語中的「起來」一詞相較於其他同類型的詞語如「下去」、「上來」等,其義項豐富且語法功能複雜,容易使華語學習者產生偏誤。本研究由「起來」的多義用法出發,以詞彙語義的理論進行分析及討論教學諸面向。過往的研究中,對於「起來」的用法有不少討論,然而既有的文獻大多數都是針對「起來」的各項語義做出條列和說明,且許多研究對於「起來」的各個義項也有不同的分類和觀點。針對上述的情形,本研究認為「起來」一詞實際上應有系統性的詮釋方式,而不僅只是列舉語義。因此,本研究參考Tyler and Evans(2001)提出的「詞彙多義網絡(polysemy network)」框架,配合中央研究院的語料庫,以歷時層面的角度分析「起來」一詞的語義發展。具體而言,「起來」由表示物理空間位移的用法,經歷認知隱喻的過程,轉而表示抽象時間概念的起始和結果意義。研究者觀察「起來」在語法上可定位為三種用法,分別是:結果(含位移)補語、動助詞以及起始貌標記。另外,在華語教學方面,本研究整理先行有關「起來」的偏誤研究和分析教材,提出「起來」一詞的語法教學排序及相關教學建議,以提供教學課堂中的教師或學習者作為參考。
Subjects
「起來」
多義詞
語義網絡
詞彙語義學
華語教學
Type
journal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