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立式混合選制下兩票之連動效果:日本眾議員選舉政黨重複提名策略與成效
Date Issued
2011
Date
2011
Author(s)
Abstract
混合式選制融合了多數決與比例代表兩種選制的精神,不過關於此種選制兩票架構對投票的影響,有兩種截然不同的主張:一是認為兩票各自獨立運作,其影響可以獨立估算;另一派則主張兩票抉擇會相互影響,亦即具有所謂連動效果或感染效果的存在,因此必須綜合考量兩票架構的互動關係。而日本自1996年眾議員選舉開始施行的「小選舉區比例代表並立制」,又因允許候選人在兩種選票間重複提名,使得其兩票間的連動關係益形複雜。
本文主軸鎖定於日本改採新制後的候選人重複提名規定,對於日本政壇主要政黨(包括自民黨、民主黨、社民黨)提名參選策略與其實質成效的影響。有別既有文獻分析兩票連動效果經常未顧及變項間內因性與非隨機選組機制因素,導致參數值估算偏誤的因果推論問題,本文首先爰引James J. Heckman建構之效應模型進行校估。實證結果顯示:日本各主要政黨在歷屆眾議員選舉對單一選區候選人採重複提名參選的策略,其對政黨比例代表得票率的效應會因黨、因年而異;當中包括自民黨在2009年選舉、民主黨在2003年選舉,社民黨在2000年、2005年、2009年選舉,均以重複提名策略有效提升該黨的政黨比例代表得票率。
為更準確驗證選區層次資料分析結果的效度,本文進一步根據日本選舉研究(JES)的民調資料,以日本自民黨為背景,採William H. Greene建構之雙變數機率單元模型深入解析新制下歷屆眾議員選舉中個體選民的兩票效應。研究結果不僅發現自民黨採重複提名策略確實對於選民兩票架構的決策互動造成影響,原本重複提名對於自民黨在PR得票上的負向作用,更有逐年轉為正向提升自民黨PR選票的趨勢,此一結果與選區資料的分析發現相當一致;此外,傳統日本選舉文獻所強調的政黨認同、保革意識型態與都市化程度等因素,仍在新制下的幾屆眾議員選舉中對選民投票行為產生影響。總括本文的分析,不僅佐證既有日本選舉投票與日本政黨重複提名參選成效等相關文獻的預期,也吻合混合選制學理兩票連動效果的論點。
本文主軸鎖定於日本改採新制後的候選人重複提名規定,對於日本政壇主要政黨(包括自民黨、民主黨、社民黨)提名參選策略與其實質成效的影響。有別既有文獻分析兩票連動效果經常未顧及變項間內因性與非隨機選組機制因素,導致參數值估算偏誤的因果推論問題,本文首先爰引James J. Heckman建構之效應模型進行校估。實證結果顯示:日本各主要政黨在歷屆眾議員選舉對單一選區候選人採重複提名參選的策略,其對政黨比例代表得票率的效應會因黨、因年而異;當中包括自民黨在2009年選舉、民主黨在2003年選舉,社民黨在2000年、2005年、2009年選舉,均以重複提名策略有效提升該黨的政黨比例代表得票率。
為更準確驗證選區層次資料分析結果的效度,本文進一步根據日本選舉研究(JES)的民調資料,以日本自民黨為背景,採William H. Greene建構之雙變數機率單元模型深入解析新制下歷屆眾議員選舉中個體選民的兩票效應。研究結果不僅發現自民黨採重複提名策略確實對於選民兩票架構的決策互動造成影響,原本重複提名對於自民黨在PR得票上的負向作用,更有逐年轉為正向提升自民黨PR選票的趨勢,此一結果與選區資料的分析發現相當一致;此外,傳統日本選舉文獻所強調的政黨認同、保革意識型態與都市化程度等因素,仍在新制下的幾屆眾議員選舉中對選民投票行為產生影響。總括本文的分析,不僅佐證既有日本選舉投票與日本政黨重複提名參選成效等相關文獻的預期,也吻合混合選制學理兩票連動效果的論點。
Subjects
日本眾議員選舉
小選舉區比例代表並立制
重複提名制度
獨立效果
感染效果
效應模型
雙變數機率單元模型
Japanese House Election
Mixed-Member Majoritarian Electoral Systems (MMM)
Dual Candidacy
Independent Effects
Contamination Effects
Treatment-effects model
Bivariate Probit Model
Type
thesis
File(s)
Loading...
Name
ntu-100-D95322005-1.pdf
Size
23.54 KB
Format
Adobe PDF
Checksum
(MD5):d77fdb702ab42a88b55591805b3a44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