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代初期( 1970-72 )與1990年代初期( 1990-92 )美國大學圖書館的組織結構
Resource
圖書館學刊, n.9 pp.141-182
Journal of Library Science, n.9 pp.141-182
Journal
圖書館學刊
Journal Issue
n.9 pp.141-182
Pages
-
Date Issued
1994-12
Date
1994-12
Author(s)
蔡明月
Tsay, Ming-Yueh
Abstract
組織圖乃研究圖書館組織的是在本要件。本研究旨在透過五所美國大學圖書館的組織圖分別比較1970年代初期與1990年代初期各個圖書館組織結構之異同,及各圖書館在該二時期組織結構的變化。比較的要素計有:(一)組織部門,下分(1)功能(如:分編、參考等),(2)學科(如:教育、物理等),(3)自治性質圖書館,(4)特殊儲藏(如:輿圖、微縮資料等);(二)館長與副館長的權力範圍;(三)組織層級;(四)圖書館委員會;(五)圖書館的行政單位(如:會計、人事等)及(六)館長的名稱與上級單位。1970年代初期與1990年代初期之大學圖書館的組織部門均結合功能、學科及特殊館藏等屬性而組成。唯,於1990年代各大學圖書館或新創組織,或更改舊組織名稱,或變動所屬單位以加強許多特定獨立的功能,例如:館際互借,館藏發展與管理、自動化等。儘管古典派管理理論存在有不少為人指病的缺點,直至1990年代初期,大學圖書館之組鐵結構充滿著傳統派管理學者費堯(Fayol) 的梯形連鎖( Scalar Chain )與勞力分工(Division of Labor),韋伯( Weber )的官僚模式( Bureaucratic Model ),及古立克( Gulick )與費堯的權力範圍( Span of Control )等理論色彩。
Publisher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
File(s)
Loading...
Name
o09-7.pdf
Size
23.39 KB
Format
Adobe PDF
Checksum
(MD5):9f125aca600291795744a3cd17d0c49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