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ons
The Jiangnan Discourses of Pre-medieval Rhapsodies: Discussion Based on the Songs of Chu, “Rhapsody on Mountain Dwelling,” and “Lament for Jiangnan”
Date Issued
2008
Date
2008
Author(s)
Peng, Ting-Yuan
Abstract
由於先秦到六朝的「江南」研究,少有貫串時序、提點脈絡的學術論著,本論文擬從《楚辭》、〈山居賦〉、〈哀江南賦〉三個端點,探索前中古的辭賦如何建構「江南」。楚辭》分為屈賦和「擬騷」。屈原筆下的「江南」為政治權力關係下士臣的意識空間,可從中央與東西南北四方、中央與四方上下兩種體系切入。漢代「擬騷」中的「江南」,則是模擬屈賦的紙上空間,並可再細分成〈招隱士〉及其他「擬騷」兩部分:前者將原本屈原筆下吐露士臣哀思的「江南」,改寫為權力中心對於逃離體制的警告;後者則以屈賦與〈招隱士〉各種意象的交錯,體現失志之士只能逃遁或者哀泣的不遇感慨。對於西漢至東晉的大賦,都未呈現長久依存於「江南」的在地體驗,〈山居賦〉中的「山居」,不論是強調「山」而不是「水」,或是雖沿用賦體,但提出遊走於私我與皇權兩種向度的「居」,都豁顯出不同於以往大賦的關注角度。因此除了相應於晉宋時期「東山」經營的風潮,始寧山居如何體現謝氏「祖德」、對抗放逐,以至謝靈運由身體行動開展了什麼樣的「江南」風景,都是研討的重心。而賦文中引用、轉寫楚典的一段,更展現了謝靈運企圖超越屈原的放逐之悲。哀江南賦〉的「江南」論述可從三個層次來談。首先,除了注意到「哀江南」承續屈騷,也不應忽略「江南」一詞包有地理、社會、文化等意涵,「梁」只是其成分之一。其次,經由〈哀江南賦〉與〈歸魂賦〉、〈觀我生賦〉的相互對照,透顯三文中「江南」書寫所包蘊的「家園」與「中原」意涵。第三,從庾信反用典故以解構「江南」,點出「江南」可「哀」之處。此,從《楚辭》談到〈山居賦〉、〈哀江南賦〉,一方面呈現出了一個「江南」起源、開發與崩毀的歷程,並涉及了三賦之間的彼此對話;另一方面,若與《尚書‧禹貢》、《周禮‧地官》、《禮記》等傳統地理論述、乃至具現此論述模式的傳統大賦相參照,會發現一直要到〈哀江南賦〉等作,「江南」才得以擺脫和權力中心相對的邊緣地帶,且以駢賦的書寫範式來寫就此「江南」「中原」。往後庾信〈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嘗試讓北方也經由南方的書寫格套來成為權力中央,相較於以往「江南」希冀憑藉傳統賦體晉身「中原」,正可說是此一時,彼一時了。
Subjects
Jiangnan
space
the Songs of Chu
Rhapsody on Mountain Dwelling
Lament for Jiangnan
Type
thesis
File(s)
No Thumbnail Available
Name
ntu-97-R92121015-1.pdf
Size
23.53 KB
Format
Adobe PDF
Checksum
(MD5):4fabf7a31e8a45cf3dc08b2df97e4ac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