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ase of Cultural Governance under Globalization - Historic Preservation and Reuse of “Spot-Taipei Film House”
Date Issued
2006
Date
2006
Author(s)
Chen, Cheng-Jung
DOI
zh-TW
Abstract
歷史空間的活化與再利用在世界各國早已形成一股風潮。在當前「全球在地化」的潮流趨勢下,反觀國內,近年來古蹟、歷史建築與閒置空間的再利用也漸漸成為各地方政府重要的文化政策之一。尤其「閒置空間再利用」在文建會的積極推動下,再加上文化資產保存法陸續於1997年及2000年修正,賦予地方政府在指定古蹟、歷史建築物登錄上審查的法定地位。因而使得各地方政府無不積極投入歷史空間的活化工作,並進一步結合藝文活動與文化產業的推廣,希望達到活化地方與創造地方文化經濟的理想。古蹟保存與再利用被視為可以凸顯地方特色以提升城市競爭力的方法,是地方文化治理的一環。
近年來台北市政府為了促進市民對城市歷史的認識,並強化城市文化意象,於是透過古蹟活化、閒置空間藝文化的方式,讓台北街頭出現了許多具歷史意義的新文化空間。就在2002年底,中山北路上的「台北之家」在文化局的努力推動下,正式以新的面貌跟台北市民見面。這棟由「前美國大使官邸」再利用的三級古蹟,它結合了古蹟保存與電影文化產業,利用文化消費與歷史空間相結合的方式,成為了中山北路上的新景點。本研究希望從「台北之家」保存與再利用的歷史脈絡分析,深入了解本案再利用計畫的相關背景與生產過程。並從台北市的文化治理面向來分析「台北之家」的象徵意義與社會文化意涵,理解其背後所意圖塑造的都市意義與空間想像。
近年來台北市政府為了促進市民對城市歷史的認識,並強化城市文化意象,於是透過古蹟活化、閒置空間藝文化的方式,讓台北街頭出現了許多具歷史意義的新文化空間。就在2002年底,中山北路上的「台北之家」在文化局的努力推動下,正式以新的面貌跟台北市民見面。這棟由「前美國大使官邸」再利用的三級古蹟,它結合了古蹟保存與電影文化產業,利用文化消費與歷史空間相結合的方式,成為了中山北路上的新景點。本研究希望從「台北之家」保存與再利用的歷史脈絡分析,深入了解本案再利用計畫的相關背景與生產過程。並從台北市的文化治理面向來分析「台北之家」的象徵意義與社會文化意涵,理解其背後所意圖塑造的都市意義與空間想像。
Subjects
古蹟保存
再利用
歷史空間
全球化
全球在地化
historic preservation
reuse
historical space
cultural form of space
cultural consumption
cultural governance
globalization
glocalization
Type
thesis
File(s)
Loading...
Name
ntu-95-R90544023-1.pdf
Size
23.53 KB
Format
Adobe PDF
Checksum
(MD5):eb7f7beb908c3eb65411c15bc29d8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