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jiang:Ethnic Identity,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nd Chinese Revolution, 1944 – 1962
Date Issued
2006
Date
2006
Author(s)
Wu, Zhe
DOI
zh-TW
Abstract
20世紀初以來,伴隨外來影響的增加,新疆的突厥語穆斯林住民的民族意識逐漸覺醒。繼1933年南疆右翼穆斯林民族主義者建立的喀什東突厥斯坦共和國失敗後,1944年,北疆的左翼突厥穆斯林民族主義者在蘇聯支持下,於伊寧建立了獨立的東突厥斯坦伊斯蘭人民共和國。1946年,中華民國政府與蘇聯和伊寧三方進行折衝談判,伊寧方面同意取消其國號,加入新疆聯合省政府。但國民政府軍與伊寧民族軍一直對峙到1949年終。
1949年10月,中共在蘇聯支持下,接收了新疆。中共利用國民政府留在新疆的軍事與政治遺產,同時以承認伊寧方面革命盟友的地位,加上一系列社會改革運動為手段,選拔出忠於新政權的本地民族幹部,統合在其「黨-國家」體制之內,鞏固了它在新疆統治的基礎。
中共更利用推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封堵了前伊寧集團民族主義要求民族權利之口;同時藉由建立省級以下各級民族區域自治地方,達成了「眾建以分其勢」的效果。從根本上而言,中共仍需利用經濟整合、駐軍屯田和移入漢族居民的手段,追求永久控制新疆的目標。
受到俄-蘇帝國在中亞擴張政策歷史上延續下來的某種極限的限制,蘇聯在新疆的影響日趨減弱。
然而,伴隨中國對新疆控制的加強,本地民族的民族主義情緒也同步上升,對抗中共統治的活動從未止歇。此一過程仍處在進行狀態中。
1949年10月,中共在蘇聯支持下,接收了新疆。中共利用國民政府留在新疆的軍事與政治遺產,同時以承認伊寧方面革命盟友的地位,加上一系列社會改革運動為手段,選拔出忠於新政權的本地民族幹部,統合在其「黨-國家」體制之內,鞏固了它在新疆統治的基礎。
中共更利用推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封堵了前伊寧集團民族主義要求民族權利之口;同時藉由建立省級以下各級民族區域自治地方,達成了「眾建以分其勢」的效果。從根本上而言,中共仍需利用經濟整合、駐軍屯田和移入漢族居民的手段,追求永久控制新疆的目標。
受到俄-蘇帝國在中亞擴張政策歷史上延續下來的某種極限的限制,蘇聯在新疆的影響日趨減弱。
然而,伴隨中國對新疆控制的加強,本地民族的民族主義情緒也同步上升,對抗中共統治的活動從未止歇。此一過程仍處在進行狀態中。
Subjects
新疆
民族認同
民族主義
蘇聯
中亞政策
伊寧事變
中共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Xinjiang
ethnic identity
nationalism
Soviet Union
Central Asian Policy
Yining incident
Chinese Revolution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
Type
thesis
File(s)![Thumbnail Image]()
Loading...
Name
ntu-95-D86123006-1.pdf
Size
23.53 KB
Format
Adobe PDF
Checksum
(MD5):7c007f1bdb7a43a23a2472ffae39e7b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