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山藥塊莖的固醇類皂素分析與其加工中組成的變化(1/3)
Date Issued
2001
Date
2001
Author(s)
DOI
892316B002034
Abstract
為確立目前台灣各栽培品種山藥中薯蕷皂配基
(diosgenin)的含量,重新評估目前測定山藥中薯蕷皂配基
的數種分析方法的適當性。由於山藥中薯蕷皂配基主要以
配醣體的薯蕷皂素形式存在, 且部分為spirostanol
glycoside,在進行分析時,須將醣基水解去除,並將
spirostanol 轉變為薯蕷皂配基(D5-furostanol)的型態,才能
準確的測得薯蕷皂配基含量。評估7 種萃取與水解的流
程,發現山藥的粗纖維會干擾定量,因此須先以甲醇萃取
山藥中的固醇類皂素,再以2 N 鹽酸-甲醇溶液或2 N 硫酸
-異丙醇溶液(70%)進行酸水解去醣基後,於80℃下放置30
分鐘,藉以蒸去甲醇或異丙醇,而後以正己烷進行劃分收
集萃取,才能高效率的將山藥中薯蕷皂配基萃取出來,適
合於定量檢測。檢測19 種台灣產山藥樣品中,僅發現基隆
山藥、基隆山藥(白皮白肉)、嘉義刺薯和陽明山山藥(原
生種)含有薯蕷皂配基,薯塊內肉的含量範圍為每克乾重
有41∼70μg,而皮所含的量較內肉部分為高,其含量約為
內肉部分的2 至3 倍。本試驗選擇以高效率液相層析法
(HPLC)配合紫外光偵檢,作為主要的分析方法,因為此分
析系統具有操作方便以及樣品不須經衍生化處理等優點。
依據分光光度計對薯蕷皂配基全光譜掃瞄的結果,選用
203 nm 紫外光為檢測波長,配合C18 管柱為靜相,以氰甲
烷/水=95/5(v/v)為動相,流速1 ml/min 可有效分析山藥
中的薯蕷皂配基。
Subjects
山藥
薯蕷皂配基(diosgenin)
高效率液相層析
法(HPLC)
法(HPLC)
固醇類皂素
Publisher
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
Type
report
File(s)![Thumbnail Image]()
Loading...
Name
892316B002034.pdf
Size
79.48 KB
Format
Adobe PDF
Checksum
(MD5):c647eed212f82bf6af7b6082a7d3c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