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ons
Syncretism and Criticism:The Thought and Times of Guan Dongming
Date Issued
2014
Date
2014
Author(s)
Wu, Meng-chien
Abstract
本論文是以晚明三教論者管東溟(志道,1536-1608)為核心的思想史研究。管東溟活躍於十六世紀末至十七世紀初——一個商品經濟高度發展、社會秩序快速變動、價值取向多元複雜的年代。管東溟在此一多音複奏的時代氛圍之中,融貫三教、旁通群籍,對孔學進行創造性的詮釋;同時批判時學之流弊,建立起獨樹一幟的思想體系。在原始文獻與前行研究的充分掌握下,本文將管東溟的思想置放在其人之生命實踐、時代處境與學術傳統中,兼顧「知人」、「論世」與「析理」諸面向,嘗試更深刻而立體地闡釋東溟思想,彰顯其在思想史上的意義與價值,也藉此映射出晚明思想界的多重面貌。
在朱子學與陽明學俱衰、三教交涉密切的晚明思想界,探尋嶄新的學術出路,成為眾多學者的挑戰;而「超脫意識」與「倫理意識」的拉拒,更是學者求道歷程中無法迴避的生命課題,由此亦開展為「出世」與「經世」、「悟」與「修」、「心性」與「禮教」之間的辯證與抉擇。管東溟的學思經歷深切地體現了上述的學術風氣;而他所提出的論點、所使用的語彙,則往往不拘限於理學乃至三教的固有範疇,具有高度的原創性。大體而言,東溟借重佛學(特別是華嚴學)的豐富資源,以充拓儒學(特別是易學)的義理世界,使之相通於大乘菩薩道;但在打破三教藩籬的同時,又極力維護綱常名教,針砭心學弊端,甚至欲透過表彰明太祖,恢復明初嚴格的禮法秩序。他集三教論者與禮教主義者於一身,「超脫意識」與「倫理意識」,在其思想中以「圓宗方矩」的論式得到巧妙的融合。
處於眾聲喧嘩的晚明思想界,東溟的嗓音雖然極為特出,卻也頗顯寂寥,入清以後更遭受邊緣化、異端化的命運,逐漸湮沒無聞,直至當代方引起少數學者的注目。然而其思想的辯證性與豐富性,置諸宋明理學史、三教交涉史、居士佛教史、華嚴思想史、易學哲學史乃至四書學史上,均不啻是一座卓然挺立的豐碑。本文通過紮實的文獻整理、史料運用與義理解析,拂拭歷史的塵埃,不僅揭明東溟個人的思想,對有志於探討上述主題者,亦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在朱子學與陽明學俱衰、三教交涉密切的晚明思想界,探尋嶄新的學術出路,成為眾多學者的挑戰;而「超脫意識」與「倫理意識」的拉拒,更是學者求道歷程中無法迴避的生命課題,由此亦開展為「出世」與「經世」、「悟」與「修」、「心性」與「禮教」之間的辯證與抉擇。管東溟的學思經歷深切地體現了上述的學術風氣;而他所提出的論點、所使用的語彙,則往往不拘限於理學乃至三教的固有範疇,具有高度的原創性。大體而言,東溟借重佛學(特別是華嚴學)的豐富資源,以充拓儒學(特別是易學)的義理世界,使之相通於大乘菩薩道;但在打破三教藩籬的同時,又極力維護綱常名教,針砭心學弊端,甚至欲透過表彰明太祖,恢復明初嚴格的禮法秩序。他集三教論者與禮教主義者於一身,「超脫意識」與「倫理意識」,在其思想中以「圓宗方矩」的論式得到巧妙的融合。
處於眾聲喧嘩的晚明思想界,東溟的嗓音雖然極為特出,卻也頗顯寂寥,入清以後更遭受邊緣化、異端化的命運,逐漸湮沒無聞,直至當代方引起少數學者的注目。然而其思想的辯證性與豐富性,置諸宋明理學史、三教交涉史、居士佛教史、華嚴思想史、易學哲學史乃至四書學史上,均不啻是一座卓然挺立的豐碑。本文通過紮實的文獻整理、史料運用與義理解析,拂拭歷史的塵埃,不僅揭明東溟個人的思想,對有志於探討上述主題者,亦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Subjects
晚明
三教
管東溟
華嚴學
易學
禮教
Type
thesis
File(s)
No Thumbnail Available
Name
ntu-103-D96121007-1.pdf
Size
23.54 KB
Format
Adobe PDF
Checksum
(MD5):7c5fe5bb4507210b9b0fe84ab724be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