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ons
The Reorganization of the Nationalist Army and the Resettlement of Redundant Soldiers (1945-1947)
Date Issued
2014
Date
2014
Author(s)
Chen, Han-Chang
Abstract
1945年至1947年間,先後擔任軍政部部長與參謀總長的陳誠推動了兩次整編,裁減官兵數與部隊番號數,本文關心其中正規陸軍步兵的整編。整編實施裁減後會產生大批需要安置的編餘官兵,若從結果論,整編與安置都是失敗的,許多人便將國民黨在內戰中失利歸咎於此,進而斷言政策本身並不適當。過去的研究較關注整編的計劃和番號更動,編餘官兵的安置則鮮少觸及,因此本文試圖從更全面的視野重新檢視上述看法。研究後發現,抗戰時為準備反攻,戰勝日本後為防備中共,整編充實人力以提升戰力有其必要。第一次整編在抗戰結束前受到多數人支持,勝利後也執行完成。第二次整編失敗在於邊打邊整,許多將領不配合,因而實行得不澈底。然不應將國民黨在戰後的失敗委過於整編,雖然空缺始終未完全補足,但部隊戰力確實有所提升。新編制的問題,以及裁編、降編、混編對士氣的衝擊並不必然導致戰敗。而為了減少失業,穩定社會秩序,安置編餘官兵同為必須之舉。其中士兵多用於補缺,只有少部分退伍返鄉,接受安置的主要是軍官,全面實施的時間在1946年。其之所以執行失當乃因政府低估中共可能造成的衝擊,缺乏應變方案,以及超收失業軍官、經費拮据、主管單位以外之機關不配合等。當時國軍實力仍優於共軍,自然減低編餘者投共的可能性。在國共雙方均要兵不要官的前提下,退伍士兵不多,影響不大。就算仍有編餘軍官想主動倒戈,因他們在軍官總隊中有人管理,且分散各地,轉業各項目與退除役又非所有人同時、同地進行,集體投向中共者應不普遍,不至於因安置失當而逆轉國共實力,改變內戰的結果。因此,政府整編失敗與安置失當,固然對抗戰獲勝後的局勢產生不良影響,但並不必然導致國民黨最終在國共內戰中失敗。
Subjects
整編
吃空缺
編餘官兵安置
復員
軍官總隊
陳誠
國共內戰
Type
thesis
File(s)
No Thumbnail Available
Name
ntu-103-R00123006-1.pdf
Size
23.54 KB
Format
Adobe PDF
Checksum
(MD5):19a56817caf4367686c153128a240c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