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河口區水下地形
Resource
台灣海洋學刊 (39),135-159
Journal
台灣海洋學刊
Pages
135-159
Date Issued
2001-12
Date
2001-12
DOI
246246/2006121215551400
Abstract
位於社子島以西之淡水河口區段,完成的水下地形圖可清楚指出地形特徵
在南北兩段有明顯不同。兩段的分界點位於竹圍北側的紅樹林保護區中段河域
東岸;南段為窄而深的谷型地貌,但在關渡橋有一地形鞍部其使河川在此處看
來存有深13 至15 米之兩組凹洞。在分界處,水道變寬使水流變緩,河道在此
易淤積變淺。進入北段河道後河道開始彎曲,曲流外緣因此會產生快水流的沖
刷,沿著河岸內側形成平均8 米深的河床渠道。80 年前河道中曾存在面積遼闊
的沙洲或淺灘,北段河道(除出海口外)因此表現出河道的分叉地貌,隱喻當
時河水向下游流動的能量和潮量能量相當。自從水庫興建以來,使上游流下的
水及砂減小,結果在旱水期,漲潮流將淘選出的古泥沙上溯搬離;在洪水期時,
經由河流及退潮流一併帶至出海口沈積在台北港北防波堤北側,淺於7 米水深
的平坦海床上。水中沙洲,淺灘及分叉水道也一一式微。
Subjects
淡水河
水下地形
淡水河口
Publisher
臺北市:海洋研究所
Type
journal article
File(s)![Thumbnail Image]()
Loading...
Name
ds-topo.pdf
Size
1.02 MB
Format
Adobe PDF
Checksum
(MD5):70eae5c0b0c651a814505e5557ed12b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