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會型民間廟會劇場表演環境調查研究--以台北地區為例
Date Issued
2001-07-31
Date
2001-07-31
Author(s)
DOI
892411H002071
Abstract
廟會劇場環境資源的調查研究,是以戲劇為本位的,目的在瞭解培育傳統戲
劇的廟會劇場現階段的狀況,特別是環境和戲劇活動的關係。
目前寺廟中提供表演之用的固定戲台建築,比例偏低。本文經過追蹤,建立
了台北地區固定戲台的初步資料庫,掌握了六十三座固定戲台建築的形式、使用
和環境狀況等。並從事實中了解到有沒有戲台建築,與演不演戲無任何必然關
係。出資修築戲台這件事,本身已經具備「酬神」的意義,不管有沒有請戲謝神,
自有存在的價值。以故,從調查得知的使用率普遍過低,規格和設施不符實際需
求,觀劇環境不良等情形,雖然都有待改善,但也未嘗不可以看做是「酬神」特
質的突顯。
而戲台就算只當作「酬神」的表徵罷,那麼專業分區的觀念就非常重要。平
時,它必須有觀賞的價值,而不是像停擺無用的物體被棄置在一旁。此外,做為
一個劇場,一年雖然不過演幾天戲,提供安置器材、景片的基本設施仍然必需完
備。這部分,政府相關單位可以透過補助的方式,針對地方較大的廟宇戲台,優
先加以輔導改善。這是對現有資源的重建,馬上可以看到成效。條件較好的甚至
可以開發成社區劇院,提供各類表演藝術(包括現代)使用。
寺廟活動長期以來提供藝術培育的溫床。許多藝術根基於宗教,卻能夠走出
超越宗教儀式的意義,繼而能夠自足於宗教之外。目前廟會中,不止戲台有無與
演不演戲脫節;即便「演戲」也常常與「戲劇」脫節(沒有觀眾)。椅子出租地
點,證明了廟會演戲在「酬神」之外的另一主體「戲劇」的存在。而擁有許多椅
子出租據點的地區──就是所謂的「戲窟」。台北地區現在最大的戲窟在台北市
大同區,其次是台北縣的三重市。三、五年前台北市萬華、中山和士林區還常常
可以看到椅子出租的熱鬧景況,跨過了新世紀,已急遽蕭條縮減中。
椅子出租據點的調查研究,首要的意義仍在資料庫的建立。台北地區查訪到
的椅子出租地點還有34 個之多,它說明了觀眾依然存在的事實。有觀眾,才有
劇種存活的生機。和環境密切結合的椅子出租據點,不僅安慰了許多老戲迷,也
正在撫育年輕的觀眾。它代表了一個存在民間的活絡的看戲機制,它的背後,有
龐大的戲劇觀眾資源,牽涉包括觀光、劇場、劇種發展各層面,亟待重視和再開
發。
Subjects
廟會
劇場表演
台北
Publisher
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系暨研究所
Type
journal article
File(s)![Thumbnail Image]()
Loading...
Name
892411H002071.pdf
Size
20 KB
Format
Adobe PDF
Checksum
(MD5):e97fe4c63faa03bd89033b48db2b6b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