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墊與軀幹側撐對脊髓損傷病人動靜態活動時腰椎負荷的影響
Date Issued
2005
Date
2005
Author(s)
黃小玲
DOI
932314B002098
Abstract
背景及目的:本研究計畫的主要目的為探
討軀幹側支撐對脊髓損傷病人靜態坐姿
下脊柱排列變化情形及臀部承受壓力大
小與壓力中心移動情形,另外也利用病人
的主觀感受來互相對照,檢視輪椅中常用
的擺位系統對脊髓損傷病人的實際影
響。臨床上,輪椅擺位系統廣泛用來改善
脊髓損傷個案的坐姿,但軀幹側支撐對脊
柱與骨盆的排列及臀部壓力大小與壓力
中心的影響,卻少有相關文獻之驗證。
方法: 共有14 位男性脊髓損傷的病人
(年齡:36.88.3 歲,身高:165.36.5
公分,體重:57.78.6 公斤,受傷時限:
12.76.5 年)參與本研究。受試者坐於評
估椅上,頭部及身體特定部位貼上紅外線
反光球,在無/有軀幹側支撐兩種情況
下,分別利用利用電腦三維動作分析系統
(Vicon 512, Oxford Metrics, U. K.)量測脊
柱及骨盆的空間位置,並同步同時用壓力
量測系統(Tekscan Advanced Clinsear, U.
S. A.) 測量臀部壓力分佈情形。另外,也
請個案自填自覺坐姿的滿意度問卷。利用
配對-t 檢定來比較使用軀幹側支撐前後
身體各區段間的相對運動及壓力改變,並
利用皮爾森相關係數(Pearson’s
correlation)求壓力中心(Center of pressure,
COP)運動與身體各區段相對運動的相關
性。主觀問卷的資料則利用威爾卡克森
(Wilcoxon signed ranks test)來比較使用
軀幹側支撐前後的滿意度,以上資料均用
SPSS 11.0 (SPSS Inc., U.S.A.)來進行相關
統計分析。
結果:經由配對-t 檢定的結果發現使用軀
幹側支撐前後身體各部分的相對運動並
沒有明顯改變(p>0.05),但鑑於受試者個
案數不多,因此進一步用effect size 加以
驗證,結果發現使用軀幹側支撐後,在頭
與軀幹上段的旋轉角度、伸直角度及軀幹
中段與下段的伸直角度等三部分有中到
大的作用(Medium to large effect size, 0.5
< d < 0.8),隱約可見改變的趨勢。臀部最
大壓力值在使用軀幹側支撐後全部個案
都降低,但是對襯指數只有4 個個案是降
低的(p =0.967),並沒有發現明顯改善兩側
骨盆對襯的現象。由皮爾森相關係數比較
結果發現身體區段間的相對運動與壓力
中心的運動並沒有明顯的相關性(r = -0.32
~ 0.47),顯示脊柱間的排列及相對運動不
一定與臀部的壓力中心運動有一致性的
關係。另外,由個案主觀的問卷結果中發
現,在使用軀幹側支撐後,個案對自我的
坐姿滿意度明顯提升,(z = -2.28, p =
0.023),包括覺得坐的比較挺直,比較舒
服,比較安全等等,顯示軀幹側支撐有立
即的效果,可以明顯改善個案自己感覺的
坐的姿勢。
結論:使用軀幹側支撐並未明顯改變脊柱
與骨盆的相對運動,顯示脊柱與骨盆的動
作非常複雜,有賴後續更精密的三維脊柱
骨盆模型及計算方法,此議題仍待未來研
究的進一步驗證。有側支撐時,臀部最大
壓力值降低,但是對稱指數及壓力中心位
移卻沒有同時降低。此結果暗喻在給予脊
髓損傷個案輪椅擺位處方時,需同時考量
脊柱與骨盆,不可偏廢。
Subjects
脊髓損傷
軀幹側支撐
臀部壓
力
力
坐姿
Publisher
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暨研究所
Type
journal article
File(s)![Thumbnail Image]()
Loading...
Name
932314B002098.pdf
Size
192.04 KB
Format
Adobe PDF
Checksum
(MD5):e542725799a2b403ca16efc6222ad8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