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地災害之發生機制:以溪頭集水區為例─總計畫暨子計畫:坡地土石流發生機制研究(2/2)
Date Issued
2004
Date
2004
Author(s)
DOI
922625Z002004
Abstract
民國九十年七月三十日,桃芝(TORAJI)颱風在呂宋島東方海面生成後以西北轉北北西之方向移動(桃芝颱風侵台路徑如圖2-1-1 所示),朝台灣東部陸地接近,於7 月30 日0 時10 分左右登陸花蓮秀姑巒溪口,在台灣中部及東部帶來豐沛雨量。本研究區內之溪頭三號坑溪由於桃芝颱風所帶來之豐沛降雨誘發下(降雨延時為20 小時,累積降雨量為614.7mm,最大降雨強度為107.4mm/hr),造成大量土石方宣洩而下,造成溪頭地區重大之土石流災情,本研究盼藉由此次土石堆積之情形,探討土石流發生、流動、及堆積之特性,分析土石流致災之因素,並將堆積區之長度、體積等資料做一有系統之整理及討論,並與前人之土石流堆積公式相互比較,藉以建立一套較為完整且實用之土石流運動機制。
Publisher
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水工試驗所
Type
report
File(s)![Thumbnail Image]()
Loading...
Name
922625Z002004.pdf
Size
1013.4 KB
Format
Adobe PDF
Checksum
(MD5):25837edcd3dac2711487a68cb49139c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