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玄《三禮注》說《詩》與引《詩》之研究
Date Issued
2005
Date
2005
Author(s)
羅健蔚
DOI
zh-TW
Abstract
東漢鄭玄(西元127∼200年)遍注群經,今唯《三禮注》與《毛詩箋》完整流傳。鄭玄注《三禮》在前,作《毛詩箋》在後。然而,學者們討論鄭玄的《詩》學,多從系統完密的《毛詩箋》與《毛詩譜》入手,較少注意鄭玄在《三禮注》裡對《詩》所作的闡釋,甚至進一步以之為主體而作綜合的研究。
《三禮》,指《周禮》、《儀禮》與《禮記》,三者同是述禮之作,涉及職官、禮制、儀節、禮意等,但側重的方向不同,亦有今、古文學之別。東漢之世,鄭玄遍注這三部禮書,且調合彼此之間的差異,又作《三禮目錄》,「《三禮》」之名於焉成立。 後世讀《三禮》者,不由鄭《注》則難以得其奧,故推崇說:「禮是鄭學。」 而鄭玄作《三禮注》皆在遭黨錮之禍時,時間相當集中,當中對《詩》的解說與運用有其一致性,寫作時間又先於《毛詩箋》、《毛詩譜》,而與之有別,因此適宜合《三禮注》共同研究之。
關於研究材料的來源,本文先從《三禮》中匯集與《詩》有關的所有記錄。舉凡典禮所用的樂詩,論學述禮的引《詩》,零星散見的逸詩,以及討論《詩》的流傳、應用、特性的相關記載,諸如六詩、溫柔敦厚、《詩》與志、《詩》與禮樂等等。接著再從上述資料中整理出與之相應的鄭玄《注》語,以此作為本文研究的首批材料。除此之外,再從鄭《注》裡,搜尋引《詩》注經的段落,作為另一批研究材料。需要注意的是,這裡所謂的鄭《注》,包含鄭玄本人的解說,以及轉引自鄭眾、杜子春等人的相關論述。至於近數十年的出土文獻,與本研究相關者,有郭店簡〈緇衣〉、上博簡〈緇衣〉、〈民之父母〉等三篇,可供版本與異文的比對,也一併納入研究。
Subjects
鄭玄
鄭眾
杜子春
三禮
三禮注
東漢詩說
三家詩
引詩
毛詩序
樂詩
逸詩
Zheng-Xuan
san-li
shi-shuo
Type
thesis
File(s)![Thumbnail Image]()
Loading...
Name
ntu-94-R90121007-1.pdf
Size
23.53 KB
Format
Adobe PDF
Checksum
(MD5):3df2dae7ac957a64a16da8eb24fdaa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