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腦部功能磁性振造之機制及臨床應用的研發(2/3)─實驗性局部缺血模式下之腦中風的組織型態學及磁共振影像之相關性(2/3)
Date Issued
1998
Date
1998
Author(s)
���ʳ�
DOI
872314B002335M08
Abstract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透過實驗性局部腦
缺血的動物模式與組織型態化學及磁振
造影技術,來探討缺血性腦中風的可能機
制。驗證缺血性腦梗塞的理論腦缺血半
影區的假說。
第一年計劃,以定時間動脈結紮與重灌
流的實驗性局部腦缺血動物模式來蒐集
各類磁振造影脈衝序列(T1WI, T2WI,
PDWI, DWI)下各種影像參數。以及研究
這些參數下的造影訊號強度與動物的缺
血性腦中風其不同組織型態化學(H/E,
S100, GFAP)所得的各種腦組織缺血性變
化之定量相關性。
結果顯示,在本研究觀察之急性缺血性
腦中風的情況下只有T2WI 與擴散造影技
術,具偵測之價值。組織化學的分析方
面,H/E 染色觀察的是神經死亡及膠質細
胞之增生所代表的是較慢性及完整之缺
血變化,如預期的其產生變化之面積較
小。而GFAP 則可反應出不同嚴重度之缺
血反應。其染色之喪失,代表了完整嚴重
之缺血性變化。染色程度增加之部分,代
表了部分或較輕度之缺血性變化。此一區
域可能代表了腦缺血半影區。然而相對於
組織型態化學中的GFAP 的發現,即使以
對急性缺血性腦梗塞較敏感之擴散影像
技術也無法完全代表其範圍
。至於更早期的缺血性變化及半影區的
磁振影像與組織型態學的變化則是目前
尚在進行之計劃所將解答的。
Subjects
磁振影像
動物模式
實驗性局部腦缺血
缺血半影區
組織型態學
Publisher
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神經科
Type
journal article
File(s)![Thumbnail Image]()
Loading...
Name
872314B002335M08.pdf
Size
120.84 KB
Format
Adobe PDF
Checksum
(MD5):70626cae247032fd016490908d255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