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cholars.lib.ntu.edu.tw/handle/123456789/20063
標題: | 圖畫如歷史:傳閻立本《十三帝王圖》研究 | 作者: | 陳葆真 | 關鍵字: | 《十三帝王圖》;閻立本;郎餘令;唐太宗;《貞觀政要》;《帝範》;南史;北史;南北朝;帝王;梁簡文帝;梁元帝;陳宣帝;後周武帝;正統觀 | 公開日期: | 2004 | 出版社: | 臺北市:藝術史研究所 | 期刊: | 美術史研究集刊 | 頁數: | 1-48 | 摘要: | 本文結合風格分析和文獻資料,對傳閻立本(約60 0 -6 7 3)《十三帝王圖》(波士頓博物館藏)提出三方面的研究:1 ) 探究畫卷後段圖像和題記的真偽和文獻根據;2 ) 解釋此段畫面的圖像意涵和文化脈絡;3 ) 討論畫卷前段圖像與題記的相關問題。作者發現,畫卷後段的七組帝王群像和相關題記可分為原跡,摹補,和添加等三組。原來帝王依序應為梁簡文帝(原誤為陳文帝)、梁元帝(原誤為陳廢帝)、陳宣帝、陳後主、後周武帝、隋文帝和隋煬帝。畫家藉種種圖像上的對比,評論南北朝兩方在政治、文化、和宗教上不同的措施和成效。其觀點正反映了唐太宗(5 99 -64 9 )在《貞觀政要》(約72 0 )和《帝範》(6 48 )二書中所論的前朝得失和治國之道。畫卷前段的六個帝王圖像,除漢昭帝(題記誤置,應為王莽)之外,全仿後周武帝和侍者的造形。此段畫卷應成於十一世紀中期之前。《十三帝王圖》原畫之製作,與唐太宗時期修撰梁、陳、齊、周、隋等五朝史書的背景關係密切。此畫完成的時間上限應在七世紀中期,即《南史》與《北史》二書完成(6 5 9 )之後,下限應在八世紀初年,即《貞觀政要》成書的前後。 | URI: | http://ntur.lib.ntu.edu.tw//handle/246246/2006121215550399 | 其他識別: | 246246/2006121215550399 |
顯示於: | 藝術史研究所 |
檔案 | 描述 | 大小 | 格式 | |
---|---|---|---|---|
11600181283952044201304.pdf | 23.68 kB | Adobe PDF | 檢視/開啟 |
在 IR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