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同、敘事、與行動:台灣1970 年代黨外的歷史建構
Resource
台灣社會學 (5),195-250
Journal
台灣社會學
Pages
195-250
Date Issued
2003-06
Date
2003-06
Author(s)
蕭阿勤
DOI
20060927115910726273
Abstract
1970 年代台灣的外交挫折與社會經濟變遷等因素,激發戰後世代的社會政治改革意識。當時反國民黨的「黨外」人士是這個戰後世代的重要組成份子。本文從「敘事認同」的理論取向,探討黨外的政治改革主張與其歷史敘事的辯證關係。本文從「非工具論的情境論或建構論」角度分析,指出黨外以一種基於中國民族主義的歷史敘事,將個人自我與社會、國家、民族聯繫起來,建構戰後世代的集體認同感,而此種歷史敘事及世代認同與其政治社會的改革行動密不可分。本文的結論指出:黨外成員以中國民族主義的歷史敘事來理解台灣的過去,尤其是台灣人抗日史,將他們原本被教化的中國民族/國家認同加以充實、具體化,然而因為其強調台灣鄉台歷史與文化而有助於美麗島事件後、八年代初以降黨外的台灣意識、台灣民族主義的政治動員與文化建構。對台灣七年代黨外的集體記憶重構與族群政治的關係,及其與八年代以來台灣文化民族主義發展的歷史聯繫,本文提供一個具有理論意涵的分析理解。
Subjects
認同
敘事
黨外
世代
民族主義
Publisher
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系所
Type
journal article
File(s)
Loading...
Name
5-4-sum.pdf
Size
1.16 MB
Format
Adobe PDF
Checksum
(MD5):b7f411a321e159dd8af5ac464ca6d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