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 中文
  • English

DSpace CRIS

  • DSpace logo
  • 首頁
  • 單位
  • 研究人員
  • 研究成果檢索
  • 分類瀏覽
    • 單位
    • 研究人員
    • 研究成果檢索
  • 機構典藏
  • 登入
  • 中文
  • English
  1. NTU Scholars
  2. 文學院
  3. 歷史學系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s://scholars.lib.ntu.edu.tw/handle/123456789/7249
標題: 庫?所出《大智??》寫本殘卷之研究──兼?鳩摩??之翻譯
The Study in Chinese Fragmentary Manuscripts of the Mahaprajnaparamitodesa in Kucha
作者: 周伯戡
Chou, P.K.
公開日期: 十二月-1992
期刊: 臺大歷史學報 
頁數: 065-106
摘要: 大智度論》是探索大乘佛教思想一本不可不讀的書。在中國佛教史上,鳩摩羅什在第五世紀初,藉著此書,不但澄清早期中國佛教徒對般若思想的誤解,並且同時攻擊上座部的佛教思想。當地六世紀前五十年三論宗在中國出現時,此書是此宗的核心作品。藉著司論宗與當時其它各種佛教思想的交流,此書影響稍後出現的天台宗與牛頭禪。在印度佛教史上,此書是第一個大乘佛教思想──中觀佛教──的註釋之書,由於相傳為龍樹所作,於是引起國際佛學界極大的重視。日本佛學界早在二十世紀之初就對此書進行研究,迄今已有令人稱道的成果,然而奇怪的是,這些研究《大智度論》的學者,除了極少數研究文獻外,居然忽略了大谷光瑞考古對於一九一一年在中國新疆庫車所發現的《大智度論》寫本的二件殘卷。因之,本文主要的研究對象,就是庫車所出的這兩件殘本(甲件及乙件)。此兩寫本殘卷,特別是甲件,有一完整的結構,他包含著論名、品名、品號、被解釋的經文、釋論的本身、讚頌、中文的釋名七大部分,這也是構成今本《大智度論》的七大要素,是故本文主要將順著它本身的結構依序討論。不過在討論之前,本文先將殘卷謄錄一次,再把這兩寫本(及甲件與乙件)互校,最後再用現存較老的三種《大智度論》版本,即大正藏、超城藏、房山石經,以及與梵文互校,來呈現當初羅什長安譯經的實況。
URI: http://ntur.lib.ntu.edu.tw//handle/246246/283087
顯示於:歷史學系

顯示文件完整紀錄

Google ScholarTM

檢查

TAIR相關文章


在 IR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瀏覽
  • 機構典藏
  • 單位
  • 研究人員
  • 研究成果檢索
  • [頁尾新聞]相關連結

    • 機構典藏計畫網站
    • 臺灣學術機構典藏(TAIR)
    • 臺大學術庫 ( NTU Academic Hub )
    • ROAR
    • OpenDOAR
    • SHERPA
    • OAIster
    • JAIRO
    • Ira
    • DSPACE

  • DSpace-CRIS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  Duraspace   4science - Extension maintained and optimized by NTU Library Logo 4SCIENCE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