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界產銷網絡中農業區域的新挑戰﹣以臺灣花卉產業發展為例﹣
Resource
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11
Journal
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
Journal Issue
11
Pages
-
Date Issued
2002
Date
2002
Author(s)
林德福
劉昭吟
DOI
246246/2006121215551379
Abstract
本文以臺灣花卉產業的發展為研究個案,探討商品作物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下,農業區域的新意義及其規劃的
再思考。臺灣的花卉產業在1960年代末期以切花類為主地興起於國內市場以及鄰近的香港與日本市場的成長,但在
1990年代後期,國內市場與國際貿易不再能提供擴大再生產的支援,遂導致了生產過剩危機。緩解危機的出路,一
方面是在儲運技術、通訊技術與金融自由化的支援下,產品結構向耐儲運、能儘可能銷售至全世界可及市場的產品
轉移﹔另一方面,改革開放近20年的中國大陸內需市場的成長以及生產基地的開放,由於地緣與文化的鄰近性,正
提供臺灣花卉業者藉由先發者的生產技術與通路掌握的優勢,以越界投資所形成的越界生產網絡再結構其自身,也
將臺灣花卉產業更進一步地鑲嵌在更複雜、更動態、更不確定的經濟全球化的競爭中。越界生產網絡的形成,挑戰
了農業區域的傳統意義,農業區域不再僅是國家計畫下、地理面貌統一的自然地景,而成為越界生產網絡中的競爭
區段(segments),從而深層地挑戰了傳統農業區域規劃侷限於國家領土邊界的框架、生產與市場分離的思維、以及
重糧主義的補貼政策。
Subjects
花卉產業
越界生產網絡
農業區域
Publisher
臺北市: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Type
journal article
File(s)![Thumbnail Image]()
Loading...
Name
1160018531020468859407.pdf
Size
23.69 KB
Format
Adobe PDF
Checksum
(MD5):cb9135729037e19a13e49d4c759933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