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國傑2006-07-252018-07-062006-07-252018-07-062004http://ntur.lib.ntu.edu.tw//handle/246246/10287本研究利用4 對微隨體基因座(Microsatellite loci)上對偶基因的變異來探討青剛櫟族群在台灣的 遺傳結構。總共採樣10 個青剛櫟族群,分別是陽明山、烏來、北橫(榮華至巴陵)、棲蘭、霧社、太 魯閣、玉里(瓦拉米)、紅葉、扇平、大漢山,除了陽明山採樣數為12 株,其他皆採樣20 株。之後將 所得之Genotyping 資料作族群遺傳統計分析。結果發現青剛櫟族群在台灣的各族群間,同型合子比 例過高,而族群間分化程度不高。族群有Isolation by distance 的現象,中央山脈兩側族群,顯示中央山 脈或許對青剛櫟族群為一種傳播阻隔。但扇平與大漢山自成一群,也顯示與其他族群間有分隔存在。 遺傳歧異度較高的族群:霧社、陽明山與大漢山族群也是之前由葉綠體結果所推論的歧異度中心。application/pdf50334 bytesapplication/pdfzh-TW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核、葉綠體及粒線體微衛星DNA應用於青剛櫟(Cyclobalanopsis glauca)分類、親緣及生物地理之研究(1/3)reporthttp://ntur.lib.ntu.edu.tw/bitstream/246246/10287/1/922621B002010.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