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新煌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沈惠英2007-11-272018-06-282007-11-272018-06-282004http://ntur.lib.ntu.edu.tw//handle/246246/57010本論文主要乃以文獻分析法及深度訪談法,就研究台灣與韓國環境運動中女性參與角色的領域,台灣的女性環境運動是以「主婦聯盟」為主,韓國的女性環境運動是以「女性環境連帶」為主的個案研究。 由於本論文認為女性環境運動是從環境運動所衍生出來的社運之一,所以本論文首先探討兩國環境運動之社會背景,此社會背景包括環境污染程度、環境災難事件、全球議題趨勢、政治結構轉變、大眾媒體開放。探討兩國環境運動之社會背景之結果:台韓的環境運動都在一九八○年代初出現,然後在一九八○年代初開始進行的民主轉型,讓台灣與韓國的民間社會逐漸發展。 然而在這樣類似的環境運動脈絡下,女性環境運動到底是如何出現呢?針對台韓二國情形,本論文從外部與內部的環境因素切入分析,比較台灣與韓國的女性環境運動,透過探討外部環境分析各國女性與環境運動之間的關係,並透過分析內部環境了解環境運動中女性參與的角色與特色。 首先就外部環境而言,外部環境包含環境污染程度、環境災難事件、全球議題趨勢、政治結構轉變、大眾媒體開放,筆者發現外部環境中環境災難事件與全球議題趨勢的社會因素之不同。 再次,在探討內部環境時,發現內部環境因素在台灣與韓國女性環境運動中扮演不同角色,此因素在於運動成員與所持意識形態之不同,而影響到訴求內容與運動方式的差異。 除了外、內部環境的比較以外,台韓兩國女性環境環境運動之共同點:一、兩國女性環境運動出現的時間都在一九八○年代末期;二、環境運動歷年來無論當工作人員或義工,女性比男性作很久,具有恆心與耐心;三、具有草根性的特色,社區或污染地區的居民開始進行環境運動,並且是由下而上成立團體。從此筆者發現第二、三共同點在西方或第三世界國家的女性環境運動中呈現的特色。 綜觀以上比較分析後所得到結論,韓國女性環運動之結果已出現具有所謂「生態女性主義」理念的女性環境團體,也就是說,她們認為環境破壞的開發政策,以及浪費資源而導致資源缺乏和環境污染,思考自然與女性同被壓迫的現況,以及關懷她們的解放,藉由環境議題達成女性的賦權,強調性別主流化。而台灣則尚未成立專業女性環境團體,嚴格來說,筆者認為主婦聯盟只是一個以女性為主的環境團體,雖然主婦聯盟並非十分強調女性主義,也未積極批判資本主義和父權體制,但在行動和態度上來看,她們仍具有若干「生態女性主義」的價值觀。換言之,兩國女性環境運動在理想上也追求「生態女性主義」所主張的價值觀,目的是期望將人類的基本價值與組織型態重新建構,以達成一個平等的、互助的、參與的、多樣性的社區與社會。誌謝 i 摘要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問題意識與研究內容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 8 第四節 研究架構 10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5 第一節 女性環境運動之歷史變遷 15 一 國外的女性環境運動 15 二 關於女性與環境議題之國際上變遷 18 第二節 生態女性主義 25 一 生態女性主義的意義與觀點 27 二 生態女性主義的主張 30 第三章 台灣女性環境運動 31 第一節 台灣環境運動之社會背景 31 一 環境污染程度 31 二 環境災難發生 33 三 全球議題趨勢 33 四 政治結構轉變 36 五 媒體媒介開放 37 第二節 台灣女性環境運動之發展歷程 39 一 第一期:萌芽期(1987年前) 39 二 第二期:形成期(1987-1992) 42 三 第三期:擴散期(1993-1999) 44 四 第四期:成熟期(2000-2004) 46 第三節 台灣女性環境運動:以「主婦聯盟」為例 48 一 主婦聯盟之形成背景 49 二 主婦聯盟之發展過程 51 三 主婦聯盟之運動效果 57 第四章 韓國女性環境運動 61 第一節 韓國環境運動之社會背景 61 一 環境污染程度 61 二 環境災難發生 62 三 全球議題趨勢 63 四 政治結構轉變 64 五 媒體媒介開放 65 第二節 韓國女性環境運動之發展歷程 68 一 第一期:萌芽期(1987年前) 68 二 第二期:形成期(1987-1995) 70 三 第三期:擴散期(1995-1999) 72 四 第四期:成熟期(1999-2004) 73 第三節 韓國女性環境運動:以「女性環境連帶」為例 74 一 女性環境連帶之形成背景 74 二 女性環境連帶之發展過程 78 三 女性環境連帶之運動效果 86 第五章 個案比較分析 89 第一節 外部環境比較 89 一 環境污染程度 89 二 環境災難發生 90 三 全球議題趨勢 91 四 政治結構轉變 92 五 媒體媒介開放 93 六 小結 94 第二節 內部環境比較 98 一 運動成員 98 二 意識形態 102 三 訴求內容 104 四 運動方式 105 五 小結 106 第六章 結論 111 參考書目 119 附 錄 附錄一 受訪對象名單 133 附錄二 台灣與韓國女性環境團體名單 1343258925 bytesapplication/pdfen-US女性環境運動女性與環境生態女性主義女性環境團體環境運動環境團體evciroment groupwomen and environmentenviroment movementfemale enviroment groupfemale enviroment movementecofeminism[SDGs]SDG5台灣與韓國環境運動中女性參與角色:「主婦聯盟」與「女性環境連帶」之比較thesishttp://ntur.lib.ntu.edu.tw/bitstream/246246/57010/1/ntu-93-R90341051-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