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012024-05-14https://scholars.lib.ntu.edu.tw/handle/123456789/655654本計畫為兩年期計畫,目的在估計我國主要非傳染性疾病之疾病負擔及經濟衝擊。計畫內容包括透過回顧國際文獻,建構一套估計我國主要非傳染性疾病之疾病負擔,並評估其經濟衝擊結果。第一年的計畫,已完成各項預定之工作項目,包括透過蒐集國際間廣泛使用之疾病負擔指標與相關定義,初步篩選失能調整人年(DALY)、健康平均餘命(HALE)兩個疾病負擔指標,個別進行系統性文獻回顧,並彙整國際上對於疾病經濟衝擊/經濟負擔常用的評估方式與結果。在綜合性文獻回顧後,以WHO建議之疾病負擔分析架構研擬我國疾病負擔指標與評估方式,透過專家會議的方式,針對疾病定義、測量方式、操作型定義與資料來源進行討論與建議;此外並配合計畫研擬之疾病負擔與經濟衝擊評估指標,申請所需之資料庫。依據計畫目標與工作項目,第二年的計畫,將持續蒐集與彙整國際常用之疾病負擔與經濟衝擊評估文獻,並分析與完成我國主要非傳染性疾病之疾病負擔與經濟衝擊情形評估報告。本研究四項主要非傳染性疾病定義為「當年該疾病具有三次或以上門診診斷或一次住院診斷者」,資料來源為衛生福利部統計處資料加值協作中心之健保門急診及西醫住院申報檔與死因檔,根據相關疾病之ICD-9-CM碼篩選符合條件之個案進行串檔及分析。在估計DALY方面,生命損失人年(YLL)的部分,串檔之後將取得四項主要非傳染性疾病之死亡人數(N),死亡年齡的平均餘命(L),以WHO GHE報告中公布之平均餘命扣除該疾病病人死亡時的年齡,計算出個別病人的生命損失人年後,再加總至各項疾病,取得四項主要非傳染性疾病之生命損失人年。在失能損失人年的部分,盛行個案數的認定,以門急診檔與西醫住院檔內的主次診斷碼,進行認定。各項疾病失能權重,則是參考WHO GHE公布之各項疾病失能權重(Dw),同樣計算數個別病人之失能損失人年後,加總至四項疾病,得到四項主要非傳染性疾病之失能損失人年。在估計HALE方面,擬以Sullivan method重新估計我國的生命表,即以該疾病死亡人數與年中人口數進行計算,資料來源包括衛生福利部統計處死因統計年報、死因統計檔,以及內政部統計處年中人口數等;而失能盛行率與失能權重的部分,同樣參考WHO GHE公布之失能重,並以前述健保檔案,以主次診斷定義疾病盛行個案後,除以年中人口數。取得上述數據後,則可以計算該疾病在age x~age x+5間,不同年齡、性別下每十萬人口的失能損失人年(YLD)的盛行率。在估計經濟衝擊方面,擬採疾病成本法(Cost-of-illness, COI),透過病人特定資料由下往上(Bottom-up)估計疾病成本,並考量直接成本與間接成本的影響,直接成本為該疾病直接醫療成本,以衛生福利部統計處健康資料加值協作中心之全民健康保險門急診、住院為資料來源,以上述之研究疾病定義出樣本病人後,經校正合併症後,加總為四項主要非傳染性疾病之直接成本。間接成本則包括短期成本(因病導致薪資損失)與長期成本(因早逝導致的生產力損失)。計畫執行之成果不僅可建立一套可與國際接軌的系統性分析方法,相關結果亦可作為國民健康署或相關主管機關針對主要的非傳染病在制定防治政策,訂定優先順序以及分配經費與資源時之參考,並擬將研究結果改寫之後發表於國際期刊。疾病負擔失能調整人年健康平均餘命非傳染性疾病經濟衝擊Burden of dieaseDisability-Adjusted Life-YearsHealth-adjusted life expectancyNoncommunicable diseaseEconomic impact我國主要非傳染病之疾病負擔及經濟衝擊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