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鼓應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楊蕙旖2007-11-272018-05-292007-11-272018-05-292004http://ntur.lib.ntu.edu.tw//handle/246246/56423摘 要 〈繫辭傳〉作為解《易經》的作品,其內容是難以與筮法脫離關係的,然則,筮法乃是巫術時代的產物,本身並沒有一套客觀的必然性。筆者認為〈繫辭傳〉的著作目的,乃是提出一套「道論」學說作為「筮法」成立的保障。〈繫辭傳〉提出「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命題,透過對道之內容乃是陰陽的肯定,合理地將天地間的一切變化納入道的範圍之中。又,面對老、莊道家認為「道」不可言說之挑戰,〈繫辭傳〉提出「立象以盡意」的命題,透過「象」建立起對「道」進行言說的知識體系。〈繫辭傳〉對「象」的使用並非著重在「卦象」的層面上,而是著重「象」所表現出來的義理─「以類概念象徵各類物之共性」。筆者認為類概念的運用,乃是透過筮法之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所結構出來的;六十四卦乃是由八卦所產生,八卦則是由陰陽兩爻所產生,在這個關係上,八卦分別是六十四卦的共性,陰陽爻則是八卦的共性,同時,六十四卦又可象徵天地間之萬有,八卦則象徵著天地間的八種類性,而陰陽二爻又象徵這八種類性的兩大種類,也就是陰與陽,陰陽又是統一於道的整體,如此,六十四卦→八卦→陰、陽→道的關係,正好是萬殊→類(八卦、陰、陽)→共的關係,這種關係性的建立,使「道」得以藉由對「象」的認識而加以認識,筆者認為,〈繫辭傳〉具有一套完整的哲學體系,表現出來的便是透過「象」的認識途徑所掌握的「道論」學說。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經典原意與詮釋間的關係…………………………………1 第二節 《易經》所代表的時代意義─迷信與理性間的過渡……7 第三節 《易經》之傳文─理性的發展,哲學之創作……………10 第四節 簡論《易傳》各篇內含的哲學問題………………………14 一、〈彖傳〉的宇宙觀與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維方式………………15 二、〈大象傳〉的君子之行與〈小象傳〉「中」之規準……………20 三、〈文言傳〉中「元亨利貞」的普遍性原則………………………21 四、〈繫辭傳〉「意-象-言」哲學體系的建立……………………23 五、〈說卦傳〉中「仁、義」的人道普遍性原則……………………26 六、〈序卦傳〉「相因相成」與「想反相成」的規律………………27 七、〈雜卦傳〉「兩兩相對」的存在狀態……………………………28 第五節 本章小結…………………………………………………29 第二章 〈繫辭傳〉所呈顯出的問題面向及其相互關係…33 第一節 還原歷史面貌的重要性…………………………………33 第二節 〈繫辭傳〉所呈現出的問題面貌…………………………36 一、〈繫辭〉中關於天地問題的論述………………………………37 二、〈繫辭〉中關於乾坤問題的論述………………………………38 三、〈繫辭〉中關於易之問題的論述………………………………41 四、〈繫辭〉中關於筮之問題的論述………………………………43 五、〈繫辭〉中關於聖人、君子之問題的論述………………………47 六、小結─〈繫〉乃重「筮」之書………………………………49 第三節 〈繫辭傳〉各問題面向間的關係…………………………51 一、〈繫辭〉對其意識到的問題,所提出的看法……………………52 (一)、言天地 (二)、論「易」 (三)、論乾坤 (四)、聖人、君子之行 (五)、筮 二、〈繫辭〉中天地、易、乾坤三者間的關係性─三位一體………56 三、〈繫辭〉中人與天地間的關係性─人法天地……………………60 四、筮法的哲學意涵─易道的變化…………………………………62 第四節 本章小結…………………………………………………66 一、簡述本章文意…………………………………………………66 二、〈繫〉之別於諸子與其對春秋解《易》新觀點的繼承…………68 第三章 道─〈繫辭傳〉的道論……………………………………72 第一節 象、辭不可分………………………………………………72 第二節 「道」的使用意涵…………………………………………74 一、「道」字的原始與衍申意涵……………………………………74 二、「道」之躍升性轉化─形上「道論」的產生及其意……………79 第三節 〈繫辭傳〉的「道論」─「一陰一陽之謂道」…………83 一、筮之成立乃仿效天地之變而來―天道觀的繼承與運用………83 二、萬有存在與變化之根據─道……………………………………89 (一)、「一陰一陽之謂道」─形上道體的提出 (二)、〈繫辭〉之「道」表現出的存在樣貌 三、〈繫辭〉之「道」對前人的繼承與發展………………………96 第四節 本章小結…………………………………………………100 第四章 象─〈繫辭傳〉的「立象盡意」……………………105 第一節 認識道的可能性…………………………………………105 第二節 象是什麼─卦的使用與卦象的產生……………………108 一、「卦」的原始意義─占卜之工具………………………………108 二、「卦象」的產生─春秋時期對「卦」的新解…………………112 三、「象」是什麼—「意想」,動態的內在思維圖像………………118 第三節 〈繫辭傳〉的立象盡意─道的認識………………………121 一、 象的運用與哲學化─卦象與意象兩面向的發展……………121 (一)、卦象說─春秋卦象說與戰國〈說卦傳〉的繼承發展 (二)、意象說─春秋《老子》的「象」說 二、〈繫辭〉中對「象」的使用……………………………………125 (一)、實體之物 (二)、卦爻符號 (三)、卦象 (四)、取法(模擬) (五)、象徵 三、「立象以盡意」─透過象徵性的思維模式以認識道……………131 第四節 本章小結…………………………………………………141 第五章 結論………………………………………………………144 參考書目……………………………………………………………147857088 bytesapplication/pdfen-US象筮法繫辭傳道周易陰陽none論《周易.繫辭傳》的道論及其認識途徑thesishttp://ntur.lib.ntu.edu.tw/bitstream/246246/56423/1/ntu-93-R90124002-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