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012024-05-17https://scholars.lib.ntu.edu.tw/handle/123456789/682876摘要:壹、工業工程研究所現況之自我分析及評估 1.1工業工程研究所簡介 近年因產業自動化與電子化之需求,工業工程學之研究範疇由二十世紀中期之科學管理、作業研究等快速演化,邁進跨科系整合的「產業系統工程與管理」時代。為因應我國產業發展之需求,本校在民國八十三年八月成立工業工程學研究所。本所透過專任教師合聘,結合本校工學院、電資學院、管理學院及其他相關系所之師資與豐富教學研究資源,致力於系統整合、系統工程、與系統管理之研究。本所於2003年開始與機械系合作,在機械系博士班招收工業工程與管理領域博士生,並已向教育部申請成立博士班,預計最快於98年度起招收工業工程研究所博士生。本所主要的研究領域有三: [1] 生產系統與程序 (Production Systems and Processes) [2] 運籌與資訊系統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3] 產業分析與科技趨勢(Industrial Analysis and Technology Trends) 1.2教學及研究概況 工業工程所目前計有專任教師13人(含機械系4位、電機系2位、資工系1位、工管系1位之合聘教師),特聘研究講座1人,客座教授1人,專業實務教師1人,兼任教師3人。經積極爭取,已獲工學院及機械系的協助,將於九十七年第二學期起新聘兩員編制內專任教師。目前本所各教師之背景與研究專長如下: 專任教師 教授 周雍強 美國普渡大學工業工程博士 產業經濟、產能策略、供應鏈系統、半導體製造 陳正剛 美國紐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工業工程博士 統計推論、供應鏈資料探勘、工程資料探勘、生醫資料探勘 黃漢邦 美國密西根大學電機工程暨資訊科學博士 系統整合、IC製造、現場監控、虛擬製造、RFID系統應用 吳文方 美國伊利諾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博士 隨機程序與應用、可靠度工程、風險評估 張時中 美國康乃狄克大學電機暨系統工程博士 最佳化理論、高速網路、分散式決策系統、系統控制 謝淑華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機械工程博士 工程統計、實驗設計、e世代製造系統、生產系統模擬 蔡志宏 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電機工程博士 計算機網路、通訊、計算模擬 陳達仁 美國馬里蘭大學機械工程博士 專利工程、智慧資源分析、科技競爭力分析、創新機構設計 蔣明晃 美國愛荷華大學管理科學博士 生產與作業管理、作業研究、物流管理、供應鏈管理 林智仁 美國密西根大學工業工程博士 機器學習、科學計算、作業研究 副教授 王銘宗 美國普渡大學工業工程博士 全面品質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全球運籌與物流管理、企業診斷與組織再造 楊烽正 美國愛荷華大學機械工程博士 電腦整合製造、軟體系統、自動化系統、CAD/CAM/CAE 助理教授 吳政鴻 美國密西根大學工業與工業工程博士 作業研究、非確定系統決策、隨機動態規劃、作業管理 特聘研究講座 郭位 美國工程學院/中央研究院院士 客座教授 Ami Arbel 美國史丹福大學博士 專業實務教師 杜紫宸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主任 兼任教授 廖慶榮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博士 排程理論、存貨控制 王小璠 英國劍橋大學運輸規劃博士 作業研究、模糊數學、多目標決策分析 陳俊宏 美國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中心博士 隨機模擬、決策研究 1.3未來願景 傳統工業工程的研究注重個別生產活動或工廠的效率與管理,對我國過去的經濟發展有很大貢獻。近年來我國企業以製造能力為核心逐漸向產品創新研發、製造服務、建廠服務、供應鏈資訊系統、全球物流系統、產品專業服務等領域推展,提供產品設計、製造、供應等一系列生產服務,不但利用製造服務化來提升製造本身的經濟價值,也將高值專業服務擴及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 (如圖一所示),企業所面臨的挑戰不再侷限於個別工廠的設計與管理,而還包含更廣泛的生產系統的設計與運籌以及與其配套的大型資訊系統應用。 產業系統工程、運籌與管理攸關我國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本所以培育產業系統工程、運籌與管理的高級人才為教育目標,以促成我國更多世界級企業為使命。教學與研究則致力於︰ 1.促成我國企業建立全球性的生產系統、成為世界級企業 2.建立達到國際水準、獨特的工業工程與管理學術地位 3.作為大型生產與服務系統設計、運籌與管理的知識來源 4.提供生產與服務系統的諮詢、評估、前瞻性規劃等產業服務 1.4發展面臨之問題 本所亟需拓展空間與師資需求。師資上,經積極爭取,已獲工學院與機械系協助,將於97學年度第二學期起增聘兩員專任教師。但空間上,工綜新館的空間需求規劃自86學年度即已提出,目前尚未有確切的時間表,尤其自98年起,新聘師資加入後,空間將更加窘迫。因此在本所「邁向頂尖大學五年基礎建設」計畫裡,亦提出空間需求的討論,希望於工綜新館建案有具體時間表前,能由工學院撥借部分原土木系於工綜館使用之空間予本所救急使用。 此外,在課程規劃上,由於本所屬於跨領域研究性質,課程修習需求差異大,故於必修課程之規劃與整合上有一定困難,本所已於97學年度起規劃「產業與服務系統工程」與「產業分析與科技趨勢」兩組必修課程,於新聘師資加入後,將持續規劃加強課程的廣度與深度,朝跨領域整合研究方向積極發展,達到頂尖系所的目標。 貳、增進研究能量計畫 2.1計畫目標 (1)透過新聘專任師資、國際客座教授、特聘研究講座、合聘教師、研究卓越兼任教師等,加強跨領域整合研究、教學之質與量。 (2)配合新聘師資,重新規劃改善教師與研究生教學研究所需之空間與軟硬體設備。 (3)推動「製造與服務雙引擎產業經濟分析」與「生醫資料分析與應用」等新領域的研究,促進跨領域前瞻研究。 (4)持續前面兩年度的教學及研究品質提升計畫,在暑假期間針對研究生的研究需求開設各種研究技能加強、語文能力提升等密集訓練課程。訓練重點包括強化及培育數理工具使用能力、軟體工具使用能力、及程式開發能力,提昇研究方法與技能、演練電子資料檢索技術、研習論文寫作和研究成果展示技巧、訓練英文科技文章寫作和編修方法等。 (5)持續鼓勵師生利用所創建的研究方法與教材、以及自行開發的教學和研究軟體上網供學、研下載使用。期能於98年度開始,鼓勵利用上述所開發之教材、研究軟體舉辦各式小型但聚焦的研討論壇,進一步提升本所研究能量和能見度,並強化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學術領域全面提升/工學院/工業工程領域提升分項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