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三2008-06-172018-05-292008-06-172018-05-292003http://ntur.lib.ntu.edu.tw//handle/246246/65579字義訓詁之學在傳統中國學術中乃屬「小學」之一,向來與文字、聲韻之學同被視為「經學之附庸」。本文旨在列舉實例以探討字義訓詁與經典詮釋間的關係。全文分為三節,第一節論述字義訓詁為經典詮釋之基礎,第二節析論經典語境及經義詮釋對字義訓詁之制約,第三節析論字義訓詁在經典詮釋中之局限。結論以為:字義訓詁卻為經典詮釋之基礎,其重要性不可忽視,自古以來,小學成為經學之附庸,實不為無因。然經典中之文字,有用本義者,有用引伸義者,有用假借義者,詮釋者在詮釋之際,其對字義之判解,有時亦受經文所處之語境及詮釋者所持經義之制約,因而字義訓詁與經義詮釋間亦會形成互動之關係。此外,字義訓詁雖為經典詮釋之基礎,然而非經典詮釋之唯一途徑,故字義訓詁在經典詮釋過程中仍有其局限,不宜過度誇大其功能。清代乾嘉學者所謂「小學明而經學明」,應僅是一種理想,並未能符合經典詮釋之實情。application/en-US字義訓詁與經典詮釋之關係journal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