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12024-05-13https://scholars.lib.ntu.edu.tw/handle/123456789/648414前言:惡性腫瘤自71年起至102年已連續32年高居國人死因首位,癌症醫學在預防、診斷、治療上的進步,使病患的存活期、生活品質皆有顯著的提升,但也帶來醫療費用的快速上漲,對於病患、家屬、以及社會造成極大的財務負擔。爲提升癌症照護品質及減少財務壓力,各國在支付制度上陸續出現改革,而論質計酬支付制度為改革方向之一。中央健康保險署於90年11月推出乳癌及子宮頸癌論質計酬方案,然而在整體癌症照護品質監測與健保支付制度的結合上卻少有著墨。此外,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體系在國際間常有熱烈的討論,而癌症的疾病特性,比起其他疾病更適合推動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型態,更可透過診斷-治療-追蹤的照護網絡,來提供癌症病患最適切的治療。然而癌症照護尚無以病人為中心的論質計酬衡量項目,且在癌症診斷-治療-追蹤的相關醫療利用上研究不多。目的:本研究目的有二,首先收集國內外以癌症病人為中心之照護品質提升策略,其次為建立癌症病人照護網絡相關因素及支付誘因。實施方法:針對第一個目的,透過文獻資料庫及各國癌症照護品質計畫網站,文獻回顧並彙整以病人為中心之癌症照護品質計畫內容、衡量面向、衡量指標、論質計酬支付制度設計原則及執行成效。第二個目的執行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建構癌症照護論質計酬支付制度四大構面(臨床構面、組織管理構面、轉介構面及病人經驗構面)適用指標(如核心測量指標、癌症照護之執行量、診斷能力、積極治療能力、病人結果等),透過專家座談會、名目團體技術、修正型德菲法問卷取得各癌症照護論質計酬衡量指標共識、並建構各項指標之支付點數(權重)及範圍;第二階段將第一階段之中選指標,透過次級資料庫進行各癌症照護機構診斷、治療及追蹤之癌症照護品質及醫療利用分析,並透過癌症照護機構問卷調查癌症照護論質獎勵衡量項目的可行性,同時收集各照護機構各衡量構面項目數據,第三階段將問卷及次級資料整合後進一步分析,將結果回饋利害關係人。 本研究計畫為一年期計畫,目標為文獻整理、選取四大構面衡量指標及建構各指標支付點數及範圍,並以乳癌及大直腸癌為分析癌別,由次級資料分析醫療利用及照護品質,提出癌症照護以論質計酬為基礎之支付制度初步建議。癌症照護品質論質計酬衡量項目指標選取癌症醫療利用Establishing pay ment system for cancer care by pay for perfoemance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