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教授:邱榮舉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城兆毅Cheng, Chao-YiChao-YiCheng2014-11-282018-06-282014-11-282018-06-282014http://ntur.lib.ntu.edu.tw//handle/246246/262991法治國原則為近代歐陸國家憲法層次的最重要原則。近半世紀來,也透過我國法學界學者與實務人士的推廣與呼籲,成為我國公法學上被持續熱烈研究討論的重要理論依據。 本文擬自法治國的觀點,確認法治國的諸項重要原則為憲政建構之基礎。在此前提下,對於戰後臺灣「轉型正義」的論述與實際作為,從公法學上法治國原則的學理高度與立場,予以探討過去威權體制下各種「非常法制」於白色恐怖期間對我國在推行法治方面產生哪些影響與衝擊?而後,另從比較法制的觀點,檢視過去世界各國值得借鏡的轉型正義經驗,並從這些實踐中,透過邏輯論證與辯證,探討法治國原則與轉型正義間,是否具有理論上的衝突等問題?其間的相互關係與學理基礎為何等學理論述。 本文最後對於轉型正義的實踐,進一步以臺灣戰後政治發展中可說是最重要的美麗島案件為例,以筆者親身的工作經歷,予以評析論述,指出在其平反過程中,經過了什麼樣的程序?達到了什麼樣的成果?有哪些地方仍值得探討?作為本論文之具體個案總評。在未來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繼續努力?從威權體制轉型至民主政治後,未來臺灣在法治國原則下的「轉型正義」究竟應何去何從?The “Rule of Law” (das Rechtsstaatsprinzip) is the most essential principle at the constitutional level in modern European countries. This principle has been extensively promoted and advocated through scholars and practitioners in the past few decades. It has been continuously discussed and has become a significant theory of public law in Taiwan.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highlight several crucial principles from the concept of “Rule of Law”, which are the essential building blocks for forming the constitution. Subsequently,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review several critical issues encountered and their impact to the political - legal environment and the society under the “Extraordinary Legel Institutions” during the martial law period, also called the “White Terror” period, in Taiwan. Following such research and analysi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experiences and achievements of other countries like Austria, Germany, Korea and South Africa undergone “Transitional Justice” as references. In addition, it also scrutinizes the theoretical correlation, potential conflicts and issues involved between “Transitional Justice” and the principles of “Rule of Law”. Consequently, this thesis takes Kaohsiung Incident as an example to demonstr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ransitional Justice” that leading to influencing the political development post World War II in Taiwan. It shall try to indicate in referencing to author’s own work experiences as the legal director with Compensation Foundation for Improper Verdicts to provide point of view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ransitional Justice”, especially during the rehabilitation process, to highlight the processes that had gone through, the achievements that had accomplished and where certain areas that still have rooms to improve etc. Finally, in a nutshell, this thesis hopes to discus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aiwan going forward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Rule of Law” through “Transitional Justice” post transforming from authoritarian political system to democratic political system.口試委員會審定書 誌謝 I 中文摘要 III ABSTRACT V 目錄 VII 圖目錄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研究目的及重要性 1 第一項 研究動機 4 第二項 研究目的 5 第三項 重要性 6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研究問題 7 第一項 文獻回顧 7 第二項 研究問題 38 第三節 研究架構、途徑與方法 39 第一項 研究架構 39 第二項 研究途徑 40 第三項 研究方法 41 第四節 論文結構重點說明 42 第二章 以法治國原則建構憲政基礎 45 第一節 前言 45 第二節 「訓政時期」結束「憲政時期」伊始 47 第三節 法治國構成的相關重要法律原則 50 第一項 人性尊嚴與人權意識 53 第二項 人生而平等是人權的要素 57 第三項 基本權利之作用與人權確保 67 第四項 權力分立制度與人權鞏固的關連性 71 第五項 依法行政是為保障人權的制度性創設 76 第四節 結語 80 第三章 論非常法制對我國推行法治之影響 81 第一節 前言 81 第二節 非常法制時期憲法層次的制度混亂 85 第一項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85 第二項 實施憲治適用法制之紊亂 91 第三項 司法院大法官解釋的法治反思 101 第三節 非常法制時期法律層面之爭議問題 107 第一項 戒嚴法 107 第二項 懲治叛亂條例 111 第三項 戡亂時期檢肅匪諜條例 115 第四節 結語 120 第四章 各國轉型正義之緣起與抉擇 123 第一節 前言 123 第二節 轉型正義之實質意涵 125 第三節 轉型正義之重要案例 133 第一項 大韓民國 133 第二項 南非共和國 138 第三項 奧地利共和國 144 第四項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148 第四節 轉型正義之措施類型 154 第一項 真相調查與和解措施 155 第二項 起訴加害者、人事清查與獎善懲惡以達權力淨化 158 第三項 賠償受害者 164 第四項 追思與紀念 166 第五節 結語 169 第五章 法治國原則作為轉型正義之基礎 171 第一節 前言 171 第二節 統治者之施為 172 第一項 統治者之施為與正當法律程序 172 第二項 統治者之施為與禁止恣意原則 176 第三節 真相調查 181 第一項 真相調查與聽證原則 181 第二項 真相調查與強制說明理由原則 185 第四節 刑事訴追 192 第一項 刑事訴追與罪刑法定主義之堅守 192 第二項 刑事追訴可否無限期限追訴加害者? 196 第五節 賠償與補償 205 第一項 賠償或補償與個案正義原則之關係 205 第二項 賠償或補償與便宜原則 213 第六節 權力淨化 221 第一項 權力淨化與信賴保護原則是否有衝突? 221 第二項 權力淨化與比例原則 227 第七節 結語 236 第六章 臺灣的轉型正義-以美麗島事件為例 239 第一節 前言—美麗島事件概要 239 第二節 美麗島事件之平反 244 第一項 補償基金會之組織與法源依據 244 第二項 補償基金會與美麗島事件之關係 246 第三項 基金會之審理過程及官方文獻說法 249 第四項 美麗島事件之審理結果 257 第三節 美麗島事件補償程序間的幾點省思 259 第四節 從美麗島事件看臺灣的轉型正義 266 第一項 臺灣實踐轉型正義之背景特色與作為 266 第二項 美麗島事件在轉型正義所顯示的意義 273 第五節 結語 276 第七章 結論 277 第一節 研究發現、新詮釋及貢獻 277 第二節 研究檢討 280 第三節 研究建議—法治國原則下臺灣的轉型正義 285 第一項 轉型正義法制化上應遵循之相關原則 285 第二項 轉型正義基本法之立法建議 287 第三項 轉型正義專責機構之設置原則 288 第四項 積極推展人權暨法治教育 291 參考文獻 295 附錄一 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條例 313 附錄二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319 附錄三 戒嚴法 321 附錄四 懲治叛亂條例 325 附錄五 戡亂時期檢肅匪諜條例 329 附錄六 臺灣地區戒嚴時期軍法機關自行審判及交法院審判案件劃分辦法 3332157091 bytesapplication/pdf論文使用權限:不同意授權法治國原則轉型正義非常法制美麗島事件白色恐怖戒嚴法[SDGs]SDG16法治國原則與臺灣的轉型正義─兼評非常法制並以美麗島事件為例The Rule of Law and Transitional Justice in Taiwan : With Review of Extraordinary Legal Institutions and Case Study of the Kaohsiung Incidentthesishttp://ntur.lib.ntu.edu.tw/bitstream/246246/262991/1/ntu-103-D91341005-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