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皇池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賴志豪Lai, Chih-hauChih-hauLai2007-11-262018-07-052007-11-262018-07-052004http://ntur.lib.ntu.edu.tw//handle/246246/52601引渡是高度的國家主權行為,原先是主權者的恣意行為,但隨著時代演進逐漸法制化,雖然如此,仍簡璊ㄓF上開色彩,透過與庇護的對比,更加彰顯此特色。惟自《世界人權宣言》通過以來,人權思想即不斷滲透國際法之諸多領域,如環境法、國家責任、國際爭端解決等,引渡亦不例外,經過歐洲人權法院對Soering案之判決,引渡人犯之人權某程度獲得確保,雖然未建立起死刑不引渡原則,但國際間法院或法庭,甚至內國法院對引渡人犯回國可能遭受待遇,勢必開始重視,應是可以預見的趨勢,惟具體的作為如何,仍須看待將來的引渡法制發展,我國應及早注意以免在取得逃犯上遭遇阻礙。管轄問題一直是國際法上的重大問題,尤其是普遍管轄的內容,一直存在諸多爭議,過去關於國際罪行國際法不予以處理,但紐倫堡法庭、ICTY及ICTR等國際刑事法庭的設立,對建立一個超國家的國際刑事法院處理國際罪行,起了前導性作用,在此共識下,二○○二年七月一日成立常設性國際刑事法院 ,相信對懲治國際罪行,將扮演相當重要的地位,亦是國際法上新的里程碑,因為國際對刑事司法的獨占一直是國際法無法介入之場域。可惜的是,國家主權概念卻一直糾纏著國際法,由於國際刑事法院欠缺類似內國法院之執行手段,故仍需各國的合作。國際間刑事法院罪犯之移送本質上雖與引渡無異,但涉及的主體不相同,程序亦有異,應視作與引渡不同的法律程序,此部份將來發展性極高,因為追究個人的國際刑事責任,已是現行國際法之一部,另將來台海發生戰事,若發生國際罪行,中共領導人極可能因此負擔個人刑責,實有研究之必要,但與本文主題有所區隔,只能予以割捨。   由於引渡由來已久,一些原則已然確立,甚至成為國際法一般原則,如雙重犯罪原則、特定原則,關於特定原則之違反,引渡人犯是否得以主張,美國法採取贊同的態度,個人亦苟同,因為特定原則之違反不但涉及引渡條約之違反,更涉及人犯將來遭受的刑罰,從保護人權的角度應有所必要。引渡之拒絕事由中,最具爭議的政治犯罪,我國的態度如何在將來引渡制度開始運作後,亦會成為焦點,本文介紹之外國立法例可作為思考的起點。引渡的替代途徑包括偽引渡與非正式引渡,目前我國多使用此方式,事實上逃犯亦多透過非法入境方式藏匿他國,造成偽引渡方式之盛行,本文認為透過偽引渡方式達成人犯引渡之目的,如符合驅逐出境程序,縱使其動機為引渡人犯,亦無任何不法,大多數國家實踐亦支持此一論點,惟鑑於我國特殊之國家地位,應積極尋求使用引渡此種高度主權行為之方式,不宜單從便利性之觀點思考,本文認為建立國家主權地位應優先於便利、有效率之利益。至於非正式引渡(綁架、非法交還及誘捕),國家實踐認為內國法院有權管轄所取得之人犯,釵h論者對此加以批評,本文認為鑑於恐怖活動及販毒行為,仍有國家加以庇護甚至予以挹注,拒絕與國際社會合作,美國一直對此十分反感,是以其態度不可能突然改變,綁架、非法交還等方式必定時常出現,本文認為宜採折衷看法,原則上為維持國際關係之穩定,不宜肯認綁架之合法管轄,惟就特定罪行(恐怖活動、販毒)可承認國家得行使管轄權,但仍須窮盡一切合法取得人犯之途徑(引渡、驅逐出境)後,始得為之。   由於我國法院未曾審理他國引渡請求 ,加上引渡程序高度政治性色彩,不宜與刑事訴訟程序等量齊觀,本文以美國法為鏡,分析引渡法相關法條,盼能有所助益。二二十一世紀隨著台灣認同路線之確立,台灣欲重返國際社會有賴自身展現主體性的國家實踐,在國際刑事司法互助上,引渡是極佳的方式。引渡一直是主權者間的行為,故釵h國家要求須以條約為基礎,但亦有不少國家得以互惠進行引渡,在向他國請求交還人犯上,應儘量尋求引渡的途徑,建立國家主權之實踐。相對地,在被請求交還人犯上,應儘量使用引渡程序,避免採取驅逐出境之方式。另一方面,在保護人犯人權,有法院介入之引渡程序,較驅逐出境程序提供更多的程序保障,人犯享有申辯之機會,亦能避免回國遭受酷刑或有辱人格的待遇,引渡制度對我國有其重大意義,在閒置三十餘年後,希冀在不久的將來,引渡制度能展開嶄新的一頁。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1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結構....................2 第二章 引渡的沿革、價值與架構  第一節 引言.............................3  第二節 歷史沿革.........................3  第三節 引渡之價值體系...................6    第一項 引渡涉及之利益...............6    第二項 或引渡,或起訴義務(aut dedere aut judicare)............8 第四節 當前引渡國家實踐之困境............11 第三章 引渡之法律體制.....................12 第一節 引言...............................12 第二節 引渡之法律基礎.....................12 第一項 條約...............................12 第一目 雙邊引渡條約.......................13 第二目 多邊地區引渡條約...................13 第二項 無條約之引渡.......................16 第一目 互惠...............................17 第二目 睦誼...............................20 第三節 移交國際間刑事法庭................21 . 第四章 引渡與庇護.........................23 第一節 庇護的沿革........................23 第二節 庇護的種類........................24 第一項 領域庇護...........................24 第二項 領域外庇護.........................26 第三節 個人是否享有受庇護權(Right to Asylum)?.................................28 第一項 傳統見解..........................28 第二項 《世界人權宣言》..................30 第三項 難民庇護..........................30 第四節 庇護之法律體制.....................33 第一項 國際法上庇護之性質.................33 第二項 國內法上之庇護.....................34 第五節 庇護與引渡之關係...................34 第一項 本質與程序不同.....................34 第二項 區分之必要.........................36 第五章 引渡與人權.........................39 第一節 引言...............................39 第二節 相關國際人權文件...................40 第一項 《聯合國憲章》.....................40 第二項 《世界人權宣言》...................40 第三項 《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盟約》.........41 第四項 《關於難民地位公約》...............42 第五項 《歐洲人權公約》...................43 第三節 傳統引渡法見解.....................44 第四節 引渡人權新發展.....................47 第五節 人權公約與引渡條約之衝突...........53 第六節 可能阻礙引渡之人權.................54 第七節 犯罪防制與人權保護................60 第八節 小結..............................62 第六章 引渡與管轄.........................63 第一節 引言...............................63 第二節 領域管轄(Territorial Jurisdiction).............................64 第一項 意義...............................64 第二項 特殊地位領域.......................66 第三項 主、客體領域管轄...................66 第四項 船舶、航空器及太空梭之管轄.........68 第五項 其他環境...........................70 第三節 屬人管轄(Personal Jurisdiction).............................72 第一項 加害人國籍原則.....................72 第二項 被害人國籍原則.....................73 第四節 保護管轄(The Protective Principle)................................74 第五節 普遍管轄(Universal Jurisdiction).............................75 第一項 海盜罪.............................76 第二項 戰爭罪.............................77 第三項 違反人道罪.........................78 第四項 侵略罪............................79 第五項 條約賦與管轄權....................80 第六節 管轄衝突...........................84 第七節 管轄之例外-Pinochet案............85 第一項 事實摘要..........................86 第二項 判決內容..........................86 第三項 本文看法..........................87 . 第七章 引渡之基本原則.....................89 第一節 引言...............................89 第二節 雙重犯罪原則(Double╱dual criminality principle).......................89 第一項 沿革...............................89 第二項 意義...............................90 第三項 行為時╱請求時.....................91 第三節 特定原則(Principle of specialty)................................92 第一項 沿革...............................93 第二項 意義...............................94 第三項 個人得否主張特定原則?.............95 第四項 違反之判斷標準....................96 第四節 可引渡的犯罪.......................97 第一項 引言...............................97 第二項 可引渡的犯罪與雙重犯罪原則.........98 第三項 決定可引渡犯罪的方法..............98 第四項 訂定可引渡犯罪的理由..............99 第八章 引渡之拒絕........................100 第一節 引言..............................100 第二節 與罪名有關之理由..................100 第一項 政治犯罪(Offenses of a Political Character)...............................100 第二項 軍事犯罪(Offenses of a Military Character)...............................107 第三項 財政犯罪(Offenses of a Fiscal Character)...............................108 第三節 與人有關之理由....................109 第一項 本國人不引渡......................109 第二項 執行公務之人與國際法上特別豁免之人.111 第四節 與刑事起訴有關之理由...............111 第一項 一事不二罰(Double jeopardy)......111 第二項 時效(Passage of time)............112 第三項 赦免..............................112 第四項 缺席審判..........................113 第五節 與刑罰有關之理由...................113 第一項 死刑不引渡.........................113 第二項 酷刑、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114 第九章 引渡之替代途徑.....................116 第一節 引言...............................116 第二節 偽引渡(disguised extradition)....117 第一項 意義與理由.........................117 第二項 驅逐出境權.........................119 第三項 偽引渡之內國法實踐.................122 第四項 偽引渡之國家責任...................124 第五項 小結...............................125 第三節 非正式引渡.........................125 第一項 引言...............................125 第二項 綁架與非正式交還...................126 第三項 誘捕...............................128 第四項 非法引渡之管轄問題.................130   第五項 憲法之域外效力.................133   第六項 救濟...........................135   第七項 國家責任.......................136 第四節 小結...............................137 第十章 引渡程序...........................138 第一節 引言...............................138 第二節 權限分配...........................139 第一項 審查機制..........................139 第二項 審查模式..........................140 第三項 司法與行政個別審查事項............141 第四項 司法-行政審查違反權力分立原則?..143 第三節 被請求引渡程序.....................143 第一項 審前程序..........................143 第二項 引渡司法審查程序..................148 第三項 人犯抗辯權........................150 第四項 上訴..............................151 第五項 最終行政裁量......................152 第六項 交付人犯..........................153 第四節 請求引渡程序......................154 第一項 引渡條約規定......................154 第二項 引渡法規定........................155 第五節 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的人犯遣返引渡實踐...157 第十一章 結論.............................160 ◎參考書目 中文文獻.................................162 英文文獻...................................163 附件一:金門協議 附件二:引渡法 附件三:歐洲人權公約en-US綁架庇護偽引渡人權政治犯罪引渡引渡程序extraditon procedureasylumdiguised extraditionabductionhuman rightspolitical offenseextradition國際引渡制度之演進與變遷Evolution and Change of Extradition Regime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