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1-292024-05-17https://scholars.lib.ntu.edu.tw/handle/123456789/681481摘要:台灣島是因為菲律賓板塊上的火山島弧與歐亞大陸發生碰撞所形成的島嶼。因此,台灣島的地殼在遭受到強烈的擠壓之下,應變超過岩石強度,持續產生許多逆斷層與平移斷層構造。大地震常與地表斷層的活動相伴產生,數百萬年以來台灣島就在褶皺作用、斷層作用與地震活動過程持續的擴張與升高。從近百年來台灣地震的活動記錄以及人口密度來看可以了解台灣是世界上地震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也是地震災害最為嚴重區域之一。因此,地質學家期望能夠從古地震的研究了解地震成因,而槽溝開挖是古地震研究中最為重要與直接的研究手段。近三十年來,台灣經濟急速發展,大規模開發土地,迫使居住空間逐漸擴及活動斷層沿線。因此「活動斷層位置的精查」、「斷層活動性研究」以及「地震災害研究」等工作更是迫在眉睫。現今全世界的地質學家都希望能從地下的斷層帶尋找古地震的證據,以進一步了解地震成因與斷層活動的週期,因而活動斷層的槽溝開挖調查是古地震研究中最重要的基礎工作。目前,雖然針對地震的發生時間、地點與規模都無法做準確的預測,但是以槽溝挖掘的古地震研究最為重要與直接。因此,可以從地下剖面研究古地震斷層的構造特性與活動時間,來推估地震的週期或地震發生機率。除了槽溝挖掘古地震斷層九芎坑斷層觸口斷層大尖山斷層後甲里斷層六龜斷層崙後斷層六甲斷層潮州斷層槽溝開挖與古地震研究計畫(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