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鵬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謝咏庭Hsieh, Yong-tingYong-tingHsieh2007-11-262018-07-052007-11-262018-07-052004http://ntur.lib.ntu.edu.tw//handle/246246/52609依據學界對「搜索」之傳統見解,所謂「搜索」,非但為強制處分態樣之一種,亦以「物理性實質侵入」作為其成立要件。是以,隨著科技進步所發展出來的偵查行為,或者不具強制力、或者欠缺物理性實質侵入特徵而無法將之納入搜索概念下而受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二條以下之規範。然而借鏡美國法上就「搜索」概念以聯邦憲法第四增補條款為依據,從財產權逐步發展出「合理隱私期待」保障的演進歷史來看,我國刑事訴訟法或可援引美國法上的看法,將搜索行為直接理解為合理隱私期待之侵害,一來可以將國家的偵查手段透過合理隱私期待概念的媒介,網羅入刑事訴訟法的規範面向下;二來不會囿於實定法,而使得政府的偵查行為在無法定依據的情況下任意發動,對於人民權利之保障亦可獲其效果。不過,觀察美國法對「合理隱私期待」概念的闡述、操作,實仍有不足之處。誚b美國法上,關於合理隱私期待的判斷通常是援引Harlan大法官的雙叉法則,此即「當事人主觀上必須具備真實隱私期待,在客觀上,該真實隱私期待為一般社會大眾所認為合理的」,然而本文以為,主觀要件—真實隱私期待存否的判斷應純粹依據當事人的主張,美國實務界所發展的「知悉揭露」法則,在上述的見解下,不具有任何存在價值。其次,客觀要件之「客觀合理性」部分,本文以為,其論理基礎在「私領域的尊重」,也就是為維護個人生存的自主性與獨立性,第三人必須壓抑自己的決定與行為,不去逾越他人私領域的界線;本文並依此判準對於檢警各種未能以法律規制的偵查手段加以檢討,並提出現行法解釋與未來立法的建議。In Taiwan's tradional theories of Criminal Procedure, "Search" were understood as "Intrusion". But in terms of U.S.'s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Search", the scale of "Reasonable Expectation of Privacy" has constructed an absolutely modern approach to identify "Search". My study in this thesis deals mainly with the concept of "Search". I strongly recommend that the criminal courts shall adopt the approach of "Reasonable Expectation of Privacy" to identify "Search". In addition, I have also provided a revised standard of "Reasonable Expectation of Privacy".《目錄》 第一章、 導論 1 第一節、問題意識 1 第二節、研究範圍及方法3 第三節、本文結構 6 第二章、 借鏡美國法的搜索概念 7 第一節、美國法上「搜索」之基本概念 8 第一項、美國聯邦憲法第四增補條文 8 第一款、第四增補條文的淵源 9 第二款、第四增補條文所提供的保護內容 10 第一目、相當理由 11 第二目、令狀原則 11 第三目、證據排除 14 第三款、小結—搜索概念定性的實益 15 第二項、美國法上「搜索」概念之理論演進 16 第一款、傳統的「搜索」概念—「物理性侵入」 17 第二款、合理隱私期待的提出 20 第三款、小結 22 第二節、美國法上搜索行為的各種態樣與合理隱私期待 24 第一項、監聽 25 第一款、Olmstead v. U.S.案 25 第二款、Silverman v. U.S.案 27 第三款、Katz v. U.S.案 27 第四款、小結 31 第二項、垃圾檢視 31 第一款、Hester v. U.S.案 34 第二款、Greenwood v. U.S.案 36 第三款、小結 39 第三項、監視開放領域 41 第一款、Oliver v. U.S.案 42 第二款、U.S. v. Dunn案 45 第三款、小結 50 第四項、空中監視與攝影 50 第一款、California v. Ciraolo案 50 第二款、Florida v. Riley案 52 第三款、Dow Chemical Co. v. U.S.案 53 第四款、小結 54 第五項、拍觸 56 第六項、安裝電波追蹤器 57 第一款、U.S. v. Knotts案 57 第二款、U.S. v. Karo案 59 第三款、小結 61 第七項、使用熱顯像器取得房屋內資訊 63 第一款、Kyllo v. U.S.案 63 第二款、Kyllo v. U.S.案的影響 65 第一目、公眾使用╱肉眼例外法則 66 第二目、高科技觀察設備與知悉揭露 69 第三目、高科技觀察設備與合理隱私期待 70 第八項、僅顯示違禁物 71 第一款、U.S. v. Place案 71 第二款、U.S. v. Jacobson案 72 第三款、小結 74 第九項、利用線民取得資訊 74 第一款、Gouled v. U.S.案 74 第二款、On Lee v. U.S.案 75 第三款、Hoffa v. U.S.案 76 第四款、U.S. v. White案 77 第五款、小結 79 第十項、利用臥底警察蒐集案情資訊 80 第一款、Lopez v. U.S.案 80 第二款、Lewis v. U.S.案 82 第三款、小結 83 第三節、分析與檢討 83 第三章、 合理隱私期待 91 第一節、隱私權之濫殤 91 第二節、隱私權在法律體系中的定性 94 第一項、在侵權行為法層次之概念 94 第二項、美國聯邦憲法之成文依據 96 第一款、法院判決的承認過程 96 第二款、隱私權與憲法增補條文的「陰影」 99 第三節、隱私權與合理隱私期待概念之澄清 103 第四節、合理隱私期待之概念及其重構 110 第一項、合理隱私期待與第四增補條文的解釋取徑 110 第二項、合理隱私期待判準的實務發展 114 第一款、 主觀要件—主觀上真實隱私期待 114 第二款、 客觀要件—社會認為「合理」的隱私期待」 118 第三項、美國實務見解的盲點 123 第一款、主觀要件—「知悉揭露法則」之存廢 123 第二款、客觀要件—「合理性」之游移 126 第四項、本文見解—以壓抑模式作為實務操作之準則 127 第一款、「警覺模式」的缺點 127 第二款、「壓抑模式」的提出 130 第三款、Harlan大法官主、客觀雙叉判準的修正 133 第四款、小結 145 第四章、 以合理隱私期待的概念重新 定義我國法上的搜索 147 第一節、實定法及傳統見解 147 第二節、實定法之不足 148 第三節、解決方案 150 第一項、放棄侵入性的理解方式 151 第二項、「合理隱私期待」之引介及其判斷標準 157 第三項、個案判斷 159 第一款、監聽 160 第二款、檢查垃圾 164 第三款、監視開放領域 166 第四款、空中監視與攝影 167 第五款、拍觸 168 第六款、安裝電波追蹤器 170 第七款、使用熱顯像器取得房屋內資訊 171 第八款、利用線民取得資訊 172 第九款、利用臥底警察蒐集案情資訊 174 第五章、 結論 1751013230 bytesapplication/pdfen-US搜索合理隱私期待隱私權第四增補條文Right to PrivacySearchFourth AmendmentReasonable Expectation of Privacy[SDGs]SDG16合理隱私期待與搜索概念Reasonable Expectation of Privacy and the Concept of Searchthesishttp://ntur.lib.ntu.edu.tw/bitstream/246246/52609/1/ntu-93-R89a21042-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