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富昌Hsu, Fu-Chang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劉孝聖Liu, Hsiao-ShengHsiao-ShengLiu2010-05-042018-05-292010-05-042018-05-292009U0001-1908200911371300http://ntur.lib.ntu.edu.tw//handle/246246/178583中國醫學自《黃帝內經》以降,不再有任何革命性的典範理論,傳統醫學的早熟性格,反應出古代對瞭解身體、照顧身體的高度重視。本文回到當時的文本情境,從先秦兩漢出土醫療文獻出發,分析梳理其中對於經脈、診法、治則、疾病、療法以及養生方法等面向,嘗試了解在未經注家之手的資料中,時人對身體認識的原貌。出土文獻中對氣的感受、天人關係、形神關係、中和原則、養生觀念等方面,與傳世醫書及先秦諸子有著高度的一致性,我們了解到「氣」在傳統醫學中不只是概念,同時是疾患所由生,以及診病、施治、存養的對象;「形、神」間的繫聯也不只是理論,無論在疾病的認識、療法的施行或養生方法任一方面,都顯現出兩者不可分割的緊密關係。痛、治療與養生,是人們的切身體驗;診斷與施治,是醫者的親身實踐。患者的自體感、醫者的他體感,體驗、實踐與理論,不斷在意向與對象間交換輸入,我們能夠肯定,至少在當時,人們對文獻上記載的「氣」不只是概念上的理解,同時還是身之所受、體之所感。目錄 要……………………………………………………… iii 例……………………………………………………… v一章 緒 論……………………………………………… 1一節 研究起點…………………………………………… 2二節 出土先秦兩漢醫療文獻綜述……………………… 5三節 問題意識…………………………………………… 8二章 由出土文物看脈學的形成………………………… 13一節 與經脈循行徑路相關之出土脈學文物…………… 13二節 經脈體系形成的假說……………………………… 25三節 可「見」的脈……………………………………… 29、說「 」與「眽」……………………………………… 29、脈與氣…………………………………………………… 31、視而見氣………………………………………………… 34 結………………………………………………………… 37三章 由出土文獻看診法與治則………………………… 39一節 出土文獻中所見之診法…………………………… 39二節 出土文獻中所見之治則…………………………… 44三節 身體是氣的容器…………………………………… 49、聽與觸…………………………………………………… 49、觸診……………………………………………………… 51、氣,體之充也…………………………………………… 54、有諸內必形諸外………………………………………… 57四節 體內的和諧………………………………………… 59 結………………………………………………………… 62四章 出土文獻中對疾病的認識………………………… 65一節 經脈與疾病………………………………………… 65二節 出土文獻中所見之病因…………………………… 77三節 疾病與身心………………………………………… 83 結………………………………………………………… 85五章 出土文獻中的療法………………………………… 87一節 灸與砭……………………………………………… 87二節 導引………………………………………………… 91三節 藥物與巫術………………………………………… 100 結………………………………………………………… 105六章 出土文獻中的養生方法…………………………… 109一節 藥食………………………………………………… 109二節 食氣………………………………………………… 114三節 導引………………………………………………… 117四節 房中………………………………………………… 123 結………………………………………………………… 126七章 結 論……………………………………………… 129考文獻……………………………………………………… 137 錄………………………………………………………… 163application/pdf7146186 bytesapplication/pdfen-US醫療身體觀身體感馬王堆張家山出土文獻medicalbody conceptcorporealityMawangduiZhangjiashanexcavated literature醫療與身體——以先秦兩漢出土文獻為中心Medical and Body: Studies on the Excavated Literature in Pre-Qin and East & West Han Periodthesishttp://ntur.lib.ntu.edu.tw/bitstream/246246/178583/1/ntu-98-R93121001-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