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52024-05-17https://scholars.lib.ntu.edu.tw/handle/123456789/681758摘要:為提升氣象模式之數值預報能力,特別是針對短延時、強降水之劇烈天氣的模擬,中央氣象局已提高其作業之區域模式的水平解析度至3公里內。而模式在進行高解析度的模擬,降水過程及不同水物間的交互作用係由微物理參數法來描述,是直接且關鍵的角色,因此有必要改進氣象局數值模式之雲微物理架構及發展相關應用產品。 本計畫案首要服務工作為持續改善氣象局區域模式的單矩量微物理參數法,包括水物粒徑譜假設及轉換過程等,使其合理地表現出大氣中從成雲至降水的物理機制,將有助於提升其在定量降水的預報能力。此外,為評估模式中物理因子和參數方法對模擬降水的不確定性,選取不同微物理參數方法及初始設定等,建立雲微物理機制擾動的系集模擬平台,來瞭解那些物理變數或過程會顯著影響模式定量降水預報的表現。最後,為建立微物理參數法和雙偏極化雷達觀測之相互比對與應用,將發展模式之雙偏極化雷達變數產品,並與雙偏極化雷達的觀測資料做比對,比較不同降水系統之間的差異,並探討冰相粒子特性所扮演的角色。WRF模式定量降水微物理參數法雙偏極化雷達區域模式微物理參數法之評估與調校(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