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232024-05-17https://scholars.lib.ntu.edu.tw/handle/123456789/684967摘要:「農產品產銷履歷驗證制度」是行政院依據「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於2007年所開始推動之農產品驗證制度,主要目的是希望藉由生產者依據台灣良好農業規範 (TGAP) 進行農產品的生產,以協助國產農產品的安全與品質得以提升並且達到國際間的主流標準,不僅可以保障消費者的權利及健康,亦可同時促進我國農業生產方式的維新、食品安全保障的興革及農產品流通制度的現代化升級。 農業委員會實施農產品產銷履歷制度至今已有六年,藉由授權全國認證基金會實行認證作業,目前共計有驗證機構 12 家,其驗證範圍涵蓋一般作物、有機作物、作物加工、家畜、家禽、畜禽加工、養殖水產品、水產加工品等 8 大類,經過驗證程序並獲得合格之產銷履歷農產品經營業者達到 1,169 家,共計供應 135 種獲得驗證合格之產銷履歷農產品,目前每月列印標籤數達 106 萬張;另外為了確保產銷履歷農產品之安全性質達到穩定,每年抽驗約有 2 千件之產銷履歷農產品,合格率達 99% 以上。各項學術性的研究與調查,也都同時指出消費者以及生產者皆能認同政府為了確保國民的飲食安全而推動農產品產銷履歷制度,超過半數以上的消費者願意優先採購具有驗證合格標章之產銷履歷農產品。這些現象足以顯示,我國農政機關在農產品產銷履歷制度之執行政策上,已獲得良好成果。 然而在最近幾年,經過驗證合格之產銷履歷農產品以及其經營業者數目,似乎仍未能在主要通路市場達到普及的程度,產銷履歷農產品的產量與產值在農產品總體產量與產值所佔比例低於 0.3%;生產者的生產意願低落造成驗證合格產品未能普遍出現在主要通路的狀況之下,消費者對產銷履歷農產品的認知與購買傾向則是顯現出下降趨勢。雖然農產品產銷履歷的驗證制度係屬自願實施性質,但是以長遠眼光而言,建立符合國際潮流的農產品生產規範,以利實踐聯合國FAO組織與 WHO 共同組成之 Codex Alimentarius 針對食品安全所推動的風險溝通與風險管理制度,絕對是我國必須追求的政策方向。在農業委員會揭示的擴大推動農產品產銷履歷驗證制度之三大重點策略,亦即是「讓參與產銷履歷更容易」、「讓通過產銷履歷更有利」及「維持制度價值及認驗證品質」之目標下,確實有必要針對消費者對於產銷履歷農產品之認知性質、認同程度與購買意願,以及產銷履歷農產品在市場之合理性價格定位進行縝密的調查與分析,方能作為農政機關持續推動農產品產銷履歷驗證之法制修改與宣導決策上的依據。 本專案計畫即以收集農產品生產者、加工業者、流通業者、販賣業者、消費者、輔導人員、驗證機構、學者等各界針對農產品產銷履歷驗證制度的意見,同時彙整消費者對於產銷履歷農產品之態度與產銷履歷農產品價格調查分析結果進行綜合整理,歸納出足以提供農政機關作為推動農產品產銷履歷驗證制度之重要參考意見為目標。農產品產銷履歷驗證制度與法規改進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