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家玲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尤靜��Yu, Ching-hsienChing-hsienYu2007-11-252018-05-292007-11-252018-05-292006http://ntur.lib.ntu.edu.tw//handle/246246/50938鴉片戰爭之後,改變了晚清看待西方的態度,來自西方的船堅炮利擊敗了晚清帝國的信心,卻也開啟了走向世界的步伐。在鴉片戰爭到民國成立期間,因為個人謀生考察或是公務要求,使節駐外,得以旅行海外,並留下遊記作為紀錄。遊記將旅行中的見聞化諸於文字書寫,最能表現外在客體對旅行者內在主體的浸染過程,同時在書寫上也反應出新刺激帶來的改變。鴉片戰爭後的出遊帶有對於自我以及世界的新體驗,而晚清這批域外遊記更是體驗西方現代性的具體紀錄。 在這批域外遊記中,旅美遊記顯得特別。外交上,中美關係相當親善,晚清朝野對於美國抱持良好觀感;美國從政治到科技都是現代化的代表,與晚清帝國對照,更突顯其為新大陸的形象。在遊記書寫上,作者群相較於旅歐、旅日遊記,多私人著作,較少上繳朝廷的日記,因此旅美遊記更能看出作為文學研究議題的意義。從目前可見最早的旅美遊記:林鍼所著的《西海記遊草》到二十世紀初年梁啟超的《新大陸遊記》,可以發現隨著對於美國的認識逐日俱增,對於美國印象由可行聖教的蠻貘漸推移為現代國度。體驗美國便利的現代化生活後,由都會物質到醫療文教、政治制度,面對著自己不熟悉的文化,產生比較,作出判斷,不再只是物質的想望而已,更進一步對西方的教育、政經制度有所對照,進而反思己身。透過晚清與美國交流的七十年間的遊記,可以看出時代由舊趨新的光譜,以及記遊與現代性體驗的關聯。 除美國想像的推移外,寫作策略的應用也有改易。在旅美遊記中,可以看到承繼與創新的面向:以駢文、詩歌與日記體都是行之有年的舊文體,承載旅行美國的新見聞;又伴隨著新式傳播媒體的興起,遊記有了新的發表管道,也因此影響遊記書寫策略的呈現,新舊的離合交錯,以及中外文化的碰撞,融會開創出新文體。透過遊記書寫策略的改變,進而看出西方現代性的體驗對於遊記所造成的影響,更進一步完備對於晚清現代性體驗議題的討論,也試圖在歷史的考察外,提供研究晚清域外遊記的新視角。第一章 序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 1 第二節、研究範疇 5 第三節、研究文獻回顧 13 第四節、論文架構 15 第二章 無鬼之地:晚清對於美國的認識 19 第一節、泰西之良夷 21 第二節、海上新大陸 39 第三章「興」中國未來記:晚清旅美遊記中的現代性體驗 53 第一節、行行重行行 55 一、輪船 56 二、火車 62 第二節、巍巍大都會 68 一、都會乍現 69 二、工業大國 81 第三節、西學無不善 88 一、醫療 88 二、文教 93 第四節、雙國記、中國與美國的比較 102 第四章 遊記界革命:晚清旅美遊記的寫作策略 115 第一節、遊與記 116 第二節、新媒體/文體 123 1. 從私到公,由舊入新 123 2. 新式報刊的影響 132 3. 科學性 138 第五章 結論:泰西,長夜燈光燦爛 141 第一節、前言 141 第二節、美國行的意義 141 第三節、旅美遊記的突破 143 一、域外想像 144 二、書寫策略 145 第四節、結語 146 附錄一 中美關係大事表(1840-1911) 149 附錄二 晚清域外遊記一覽表 (1840-1911) 155 表一、官方考察 155 表二、私人出遊 163 附錄三 引用書目 169 一、 傳統文獻 169 1. 遊記資料: 169 2. 相關史料 170 二、 近人論著 1713010410 bytesapplication/pdfen-US晚清遊記現代性Late QingTravel NotesModernity帝國之眼:晚清旅美遊記研究(1840-1911)Imperial Eyes:Chinese Travel Notes of America in Late Qing(18400-1911)thesishttp://ntur.lib.ntu.edu.tw/bitstream/246246/50938/1/ntu-95-R91121013-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