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鄭吉雄Cheng, C.DennisC.DennisCheng2006-12-192018-05-292006-12-192018-05-292004-08-09http://ntur.lib.ntu.edu.tw//handle/246246/2006121215550028從學術史上講,清代經學特盛,而清代經學又多被視為漢代經學的復興,故清代學術常被稱為「漢學」。從思想史上講,「元氣」是漢代哲學家恒言,「元氣論」便自然成為一般思想史對漢擩哲學總描述的通稱;而清中葉經學家、思想家戴東原也多論「氣」。東原和漢代哲學家都標舉「氣」的觀念,與宋明理學家重視形上超越之「理」有異其趣。理氣之辨,是思想史上的大分歧。這種分歧,導致講思想史的學者,常將東原的氣論和漢儒的元氣論相淆。本文的目的,就是要說明二者之間的歧異,釐清這種混淆。 結論認為,漢儒元氣論強調神祕的陰陽消息之氣的規律性、強調尊卑意識和奠基於宇宙生成的歷程。東原的氣論則強調「血氣心知」、揭示平等思想,並從「氣」之分殊的基上強調社群大生命。這三方面的不同,共同指向一頸事實:漢儒元氣論的關注點在「天上」, 對神秘無限的宇宙規律深具濃厚興趣;而東原氣論的關注點在「人間」,對基層民眾的生活與生命寄予無限關懷。 《孟子字義疏證》強調「血氣心知」、「氣化流行」,而未嘗有一次論及「元氣」。東原尤其看重「氣」觀念貫串於社群基礎。綜合而言東原對於宇宙發生的過程,沒有多少興趣;對於群體人民的形體生命是否受到重視,則據理力爭,寸步不讓。將東原的思想置於十八世紀思想史背景考察,對於我們理解字明理學到二十世紀中國思潮之間的發展,是有重要幫助的。application/pdf1140012 bytesapplication/pdfzh-TW戴震元氣血氣心和社群平等分殊Dai ZhenairqiYuan qimaterial forcecommunitarianismDifferencesequality戴東原氣論與漢儒元氣論的歧異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ai Zhen's "Qi" theory and the Hau Philosophers' "Yuan qi" theoryjournal articlehttp://ntur.lib.ntu.edu.tw/bitstream/246246/2006121215550028/1/11600180476291234599636.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