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蓓蓓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方柏琪2007-11-252018-05-292007-11-252018-05-292005http://ntur.lib.ntu.edu.tw//handle/246246/50907本文題為「六朝詩歌聲律理論研究」,旨在探索文字的音聲之美,而藉由音聲排比,進一步討論規律、法度等「節奏」相關問題。換言之,本文著眼於六朝詩歌從聲韻到旋律理論的發明,尤其關注於後者的形成,「節奏」更是其中最重要的關鍵。 本文副標題「以《文心雕龍.聲律篇》為討論中心」,則意在尋一部六朝集大成的文論著作,以抽出其中關於「節奏」的重要切片,並將前後時期有關聲韻、旋律的理論排列、審視其逐步發展以致完備的痕跡。《文心雕龍》正是這樣一部首尾圓融、體大思精的著作,其〈聲律篇〉對「節奏」的看法大幅超越同時代之一般觀點;而配合現代語音、語法學相關知識,《文心雕龍.聲律篇》則是本研究的「切玉刀」。據此,本文之研究問題茲歸納如次: 一、「連字成文」在「秩序」上要如何組織安排? 二、由點到面的文字音律結構是如何形成的? 三、《文心雕龍.聲律篇》所預示的美學趨向性為何? 而本文在針對六朝以前相關理論、六朝文學環境與聲律理論及其聲音律調等相關重要概念進行文獻探討後,進而分別剖析《文心雕龍.聲律篇》中之秩序性(節奏與週期)、結構性(法度與聲病)與趨向性(和諧與美學)。最後,並總結如次: 六朝詩歌聲律理論是唐朝音律的先聲,其中《文心雕龍》具體指出由形式發展走向整全意境的必要性。劉勰的眼光放在藝術的整體格局,已能注意到形式與內容存在不可分割的關係:首先,「連字成文」在「秩序」上不只是形式的運作,還關乎「神明樞機」、「唇吻」、「心」、「氣」,是生命內在的節奏律動,是自然而然的生氣表現;其次,文字音律結構是由構字法度、構律法度到聲病問題層層節制,從點到面、從基礎思維到形式建構可謂「牽一髮動全身」,是經過嚴密組織、有整體考量的。而《文心雕龍.聲律篇》所預示的節奏發展方向正是由局部走向全體,朝形式與內容合一的方向前進。因此,聲律絕非單純的形式問題,而是一種結合內容意義的表現方式,到了六朝後期尤其如此,講究整體呈現就是一種美感境界,唐代詩歌正是在六朝的聲律基礎上,發展臻於文學藝術顛峰。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壹、研究動機1 貳、研究目的3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步驟4 壹、研究問題4 貳、研究步驟7 第二章 六朝以前相關理論回顧13 第一節 左傳與國語13 壹、《左傳》中的節奏觀14 貳、《國語》中的節奏觀17 第二節 呂氏春秋與禮記樂記22 壹、《呂氏春秋》中的節奏觀23 貳、《禮記.樂記》中的節奏觀26 第三章 六朝文學環境與聲律理論概觀33 第一節 時代文風的推波助瀾33 壹、文學體式的流變34 貳、文學風氣的轉化38 第二節 佛教譯經的影響42 壹、四聲的確立43 貳、字句的啟發51 第四章 六朝關於聲音律調的重要討論57 第一節 陸厥與沈約58 第二節 鍾嶸與劉勰65 第五章 《文心雕龍.聲律篇》理論之一:秩序性77 第一節 節奏問題77 壹、「節奏」的類型79 貳、「音節」、「句群」到「篇章」85 第二節 週期問題89 壹、週期模式90 貳、引氣、文氣與韻氣91 第六章 《文心雕龍.聲律篇》理論之二:結構性97 第一節 法度問題97 壹、構字法度98 貳、構律法度102 第二節 聲病問題109 壹、四聲八病中的四聲109 貳、四聲八病中的八病113 第七章 《文心雕龍.聲律篇》理論之三:趨向性121 第一節 和諧問題121 壹、「雜而不越」的概念122 貳、「聲情合一」的概念126 第二節 美學問題131 壹、「重神忘形」的概念132 貳、「要約寫真」的概念137 第八章 結論與檢視145 第一節 本文的研究成果146 第二節 對相關研究的檢視149 徵引文獻151 參閱文獻155 壹、語言學相關文獻155 貳、文學相關文獻156 參、美學相關文獻158 肆、詩學相關文獻160 伍、史學與思想相關文獻161 陸、《文心雕龍》相關文獻1622898211 bytesapplication/pdfen-US六朝詩歌聲律文心雕龍Verse CadenceWen Sin Tiau LungSix Dynasties六朝詩歌聲律理論研究--以《文心雕龍.聲律篇》為討論中心thesishttp://ntur.lib.ntu.edu.tw/bitstream/246246/50907/1/ntu-94-R90121010-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