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012024-05-14https://scholars.lib.ntu.edu.tw/handle/123456789/657143摘要:1. 當接獲死亡擱淺之通報,將前往現場。如果動物屬於大型或腐爛程度高者,則與現場解剖採樣,如果是中小型或新鮮程度高者,則運回解剖,並進行肌肉、臟器、寄生蟲等採樣,供未來研究毒物學或病理學相關之研究。 2. 維護標本資料庫,鍵入本年度蒐集之標本,並校正過去鯨豚擱淺資料(如GPS位置)。 3. 製作本年擱淺之鯨骨標本,製作步驟大致為骨肉分離 -> 脫脂 -> 漂白 -> 收藏。本年度預計完成小抹香鯨屬鯨類標本四隻。 4. 今年度預定進行之鯨豚擱淺研究: (1)針對2009年9月擱淺中華白海豚進行病理、毒理及年齡鑑定等細部分析研究, (2)修訂並投稿發表台灣瑞氏海豚及瓶鼻海豚骨骼研究論文(與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Alastair Watson教授合作), (3)開展台灣瑞氏海豚分子生物學研究,將與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山田格博士、九州大學小池裕子教授合作進行。鯨豚擱淺中華白海豚瑞氏海豚瓶鼻海豚小抹香鯨侏儒抹香鯨strandingdolphinKogiaChinese white dolphinbottlenose dolphinRisso’s dolphin擱淺鯨豚標本之蒐集、建檔與研究(配合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