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鑄九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陳建仲Chen, Chien-ChungChien-ChungChen2007-11-292018-06-292007-11-292018-06-292006http://ntur.lib.ntu.edu.tw//handle/246246/62022本文是一探究九○年代以後台灣古蹟保存變遷的歷史寫作,作者揚棄傳統編年史寫法,而以三大顯著歷史表現為綱,鋪陳九○年代以後台灣古蹟保存史之發展架構,亦即:「近代殖民建築保存」、「社區化的古蹟保存運動」與「古蹟再利用」。 回溯我國歷年來的古蹟保存案例,研究史回顧指明台灣古蹟保存史正是一部階級抵抗運動的歷史,體現出國家與人民之於空間的競爭關係。一九七○年代,古蹟保存運動在台灣伴隨著快速都市化現象而萌芽,國家資本主義對於傳統建成環境的創造性破壞激起都市文化菁英的反思與抵抗運動,然而保存運動亦促成了古蹟保存編入國家體制而成為整體文化政策的一環。隨著時空變遷與歷史發展之積累,自九○年代以後,「近代殖民建築保存」、「社區化的古蹟保存運動」以及「古蹟再利用」三項課題,是我國古蹟保存發展歷程最為顯著的時代變化。從歷史研究之中可以發現,古蹟保存做為文化層面的都市社會運動之一,其實是不斷挑戰國家施政,與統治階級進行長期抵抗鬥爭的歷史過程;更進一步言,古蹟保存乃是一個涉及空間競爭/階級鬥爭的場域,展現了人民與國家之間的高度張力,而具體地表現於本文所假設的三種競爭場域之中。 本文研究結論認為,古蹟保存乃是一個務須透過體制化的操作過程,保存政策與實踐成效,其實是高度受到國家文化政策的走向所影響。易言之,古蹟是否得以保存直接關係著國家干預能力的強弱,古蹟保存運動本質上就是一個政治過程。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研究緣起與目的............................................. 1 第二節、研究疑旨................................................... 4 第三節、研究方法................................................... 5 第四節、分析性假說................................................. 8 第五節、寫作策略................................................... 9 第二章 研究史的批判性回顧.................................. 12 第一節、向歷史發問-台灣古蹟保存變遷歷程的論述分析................. 12 第二節、鳳凰再生-古蹟保存再利用研究的當代反省..................... 25 第三節、時代的印記-九○年代以後的古蹟保存個案研究................. 31 第四節、台灣古蹟保存史的初步觀察................................... 37 第三章 反思近代殖民建築保存及其認同困境.................... 48 第一節、日本殖民建築的古蹟保存..................................... 49 一、我國對日本在台殖民地歷史遺跡的早期觀點....................... 51 二、近代殖民建築保存爭議之濫觴-桃園神社......................... 54 三、古蹟指定保存的先聲-「台北勸業銀行舊廈」與「台南地方法院」... 58 四、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拆除事件的省思............................. 61 第二節、從日本殖民皇城邁向市民城市的歷史轉化....................... 62 一、殖民、政治、與文化的台北..................................... 64 二、近代殖民建築保存:「紫藤廬」個案.............................. 68 三、「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廈」保存之反思............................ 69 四、近代殖民建築保存之發展新面向................................. 72 第三節、近代殖民建築保存的後殖民理論反思........................... 74 一、文化資產保存「工具化」的爭論................................. 77 二、否定的國恥論與內部殖民主義................................... 79 三、殖民歷史的見證-肯定的國恥論及化約歷史觀..................... 82 四、台灣現代化象徵-結果論的謬誤?............................... 83 第四章 在市民社會的浮現中看見故鄉新魅力.................... 86 第一節、「社區總體營造政策」下的古蹟保存............................. 86 一、社區總體營造政策之興起及內涵................................. 88 二、社區總體營造與古蹟保存....................................... 90 三、桃花源外又一村-「船仔頭」社區三合院保存....................... 91 四、「大溪模式」的老街保存行動..................................... 93 五、宜蘭「二結經驗」的移廟保存與再生............................. 95 第二節、故鄉新魅力-古蹟保存運動的社區想像與轉向................... 97 一、地方文史工作者浮現之保存作用與意義........................... 97 二、北投溫泉公共浴場保存......................................... 100 三、保存運動的頓挫與轉折-嘉義稅務出張所......................... 102 四、國定古蹟嘉義舊監獄保存案..................................... 104 第三節、朝向市民社會之建構-社區動員的古蹟保存行動................. 107 一、誰的古蹟?誰的古蹟保存論述?................................. 107 二、台灣大學「椰風專案」與日式宿舍保存運動....................... 109 三、陽明山草山水道:古蹟「系統性保存」新概念...................... 113 四、「要智、要樹、要文薈!」-台師大文薈廳古蹟保存新行動.......... 114 第五章 從異質地方到空間的再生產............................ 119 第一節、網絡社會中的台灣古蹟保存................................... 119 一、台灣古蹟再利用之興起......................................... 120 二、國家「古蹟再利用」政策的轉變與回應........................... 125 第二節、文化消費時代下的古蹟再利用................................. 128 一、九○年代以來的古蹟活化保存................................... 129 二、千禧年以後的「古蹟再利用」.................................... 134 第三節、台灣「產業文化資產」保存之興起............................. 137 一、「產業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 138 二、保存與活化之狀況............................................. 139 第六章 結 論............................................... 142 參考文獻............................................................ 146 附 錄:中華民國古蹟數量統計表2481524 bytesapplication/pdfen-US古蹟保存殖民建築古蹟再利用文化資產保存古蹟保存運動建築史historic preservationconservationadaptive reuseheritagecolonial architecturearchitectural history圖繪台灣古蹟保存史─一九九○年代以後古蹟與歷史建築保存之狀況Mapping the History of Historic Preservation in Taiwan After 1990sthesishttp://ntur.lib.ntu.edu.tw/bitstream/246246/62022/1/ntu-95-R91544031-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