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音2006-08-312018-06-292006-08-312018-06-292002-07-31http://ntur.lib.ntu.edu.tw//handle/246246/29712在世界各地以西方生物醫學為主 流的已發展國家中,由消費者所引導的輔助與另類療法(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CAM) 熱潮 已愈見受到重視,也使得CAM 成為一 個被認可的研究領域。本研究試圖循 著這股趨勢,探討CAM 在台灣社會的 概況與被使用的情況。本研究的目的因而在於:1.初步地收集、描述、分類台灣民眾目 前常用以治療疾病、紓解症狀的CAM 。 2.瞭解台灣民眾使用CAM 的情況,包 括使用的比率、使用的種類、及影響 個人選擇的醫療態度及信念因素。 3.描述多元醫療使用的型態,亦即對不 同療法(西醫、中醫、民俗療法、外 來療法等)的混合使用方式,特別是 西醫與其他療法的混合(整合)使用。 本研究分為兩個階段進行。首先 是對各類廣被採用之CAM 資料的收 集。而後再根據第一階段的研究成 果,設定觀察的重點,以進行第二階 段的CAM 使用調查。第二階段的研究 主要以電腦輔助電話訪問系統 (Computer-Aid Telephone Interview, CATI )對台灣地區20-70 歲的民眾進 行電話訪問。本研究樣本包含1517 名 受訪者,以下為初步分析之主要結果: 1.民眾所使用的CAM 樣式分為三大範 疇:(1 )物質涉入及吸收:包括中藥、 草藥、生機飲食、健康食品、特殊飲 食、芳香療法等,(2 )操弄 (manipulative)、力量(force )及物理 療法:包括按摩、推拿、整脊、刮痧、 拔罐、針灸、水療、身體活動與靜息, 以及(3 )超自然調控:包括風水算 命、乩童、收驚、道士儀式等。受訪 前一年有75.5 %曾使用CAM ,最廣 被使用的是物質攝入及吸收(64.2 %) 次為操弄物理方式的療法(50.6%), 只有13.9%使用超自然調控療法。全 部的樣本平均使用2.56 樣式的CAM (若去除未曾使用者則為3.39)。 2.近一半(48.5%)的受訪者曾自行整合 療法(利用西醫的科技進行診斷,而 後使用其他樣式治療),且其比例隨 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爬升。 3.使用型態呈現無區隔現象,亦即無任 何社會人口學方面的差異。換言之, CAM 的使用普同性至高,乃屬常態。 4.健康需求為預測使用型態的關鍵因 素。 5.個人的認知特質如健康意識、對西醫的信念及抗西醫的傾向、病因論、自 然、科技及崇尚科學傾向等,以健康 意識(涉及用或不用及使用樣式的多 寡)及病因論(涉及不同範疇的接受度) 的影響較顯著,而與西醫信念及對科 技醫療的崇尚程度較無相關。application/pdf33466 bytesapplication/pdfzh-TW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學系另類與補充療法電話調查病因論醫療科技化台灣社會中的輔助及另類療法:概況及使用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Therapies in Taiwan: Profile and Usereporthttp://ntur.lib.ntu.edu.tw/bitstream/246246/29712/1/902412H002019SSS.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