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堯彰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陳彥強Chen, Yen-ChiangYen-ChiangChen2007-11-252018-07-092007-11-252018-07-092007http://ntur.lib.ntu.edu.tw//handle/246246/50114本文建立一個隔震橋梁的分析模式與其識別流程。文中以集中質量的方式,將一座三跨兩柱的隔震橋梁簡化為五個自由度的系統。這些自由度分別為橋面版車行方向位移、左右兩橋柱的柱頂車行方向位移、以及橋柱底部樁基礎的位移。橋台與橋面板間人造橡膠支承墊所提供的效應,則以一個勁度和阻尼係數反映之。分析時,假設橋柱的力學行為為線性,而裝設在橋柱頂車行方向上的LRB行為則是非線性,並以Masing準則與以描述,簡化為雙線性模式。此外,橋梁與土壤的互制作用則以土壤最佳等質模式模擬,以一有完整物理意義背景之方式求得基礎參數:等質土壤質量、阻尼、勁度,改善以往以經驗公式求取之作法,並假設基礎的力學行為為線性。 利用輸出誤差法(Output-error method)在個別自由度處,識別出橋梁、基礎的線性參數以及LRB的非線性參數。改以橋面板動方程式識別人工橡膠支承墊,簡化其識別方式,無需輸入疊代,而用橋柱運動方程式識別出之LRB參數輸入即可直接求解。 最後,借用南二高白河新化段之嘉南大圳北幹縣一號隔震橋梁上收集到的地震資料,進行實例分析。經由識別結果與實測歷時間誤差指數的計算,以驗證識別流程的可靠性。目錄 口試委員會審定書 I 誌謝 II 摘要 III 目錄 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VIII 符號表 XII 第一章 緒 論 1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1.2 文獻回顧 2 1.3 本文內容 5 第二章 橋梁隔震原理與結構土壤互制簡介 7 2.1 橋梁隔震原理 7 2.2 隔震支承墊簡介 8 2.2.1 人造橡膠支承墊 8 2.2.2 鉛心橡膠支承墊 9 2.3 基礎分析模式簡介 11 2.3.1 土壤結構互制效應概述 11 2.3.2 基礎分析模式簡介 12 2.3.3 簡化土壤之最佳等值模式 13 第三章 隔震橋梁系統識別理論之建立 19 3.1 前言 19 3.2 動力方程式 20 3.3遲滯雙線性模式 23 3.4 系統識別理論建立 26 3.5 範例分析 28 3.6 結論 30 第四章 隔震橋梁實例系統識別 33 4.1 前言 33 4.2 實例橋梁資料 34 4.3 實例橋梁識別 34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 41 5.1 結論 41 5.2 未來展望 42 參考文獻 43 附錄 1011439653 bytesapplication/pdfen-US系統識別隔震橋梁輸出誤差法土壤最佳等質模式橋台束制system identificationisolated bridgeoutput-error methodsoil optimum equivalent methoddeck constraint考慮土壤結構互制之橋梁系統識別System Identification of Bridge Considering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thesishttp://ntur.lib.ntu.edu.tw/bitstream/246246/50114/1/ntu-96-R94521223-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