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暨研究所Department and Graduate Institute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唐牧群楊莽原2017-06-282018-05-302017-06-282018-05-302017-06http://ntur.lib.ntu.edu.tw//handle/246246/280309本研究以Spotify為研究平台,探討音樂社交軟體的使用者使用不同音樂發掘工具進行音樂欣賞時的主觀評價和客觀推薦成效,以及與使用者偏好結構之間的關係。本研究以實驗法為主,一共有26位參與者,採用拉丁方格的組內設計,每位參與者都使用了4種音樂發掘工具(地區排行導覽工具、情境風格導覽工具、曲目電臺推薦工具、音樂追蹤導覽工具)在限定時間內探索並存取喜好的歌曲,所有參與者和系統互動的過程都以螢幕錄製的方式記錄下來。為了能從多維度、更準確地評估音樂發掘工具之效用,我們使用了主觀評價和客觀推薦成效兩個測量項目:(1)通過實證型的小型實驗來測量受試者之主觀評價,自變項為Spotify所提供的四種音樂發掘工具;中介變項為受試者的偏好結構(偏好洞見、偏好多樣性、偏好開放性);依變項為實驗後問卷中收集的受試者主觀評價;(2)客觀推薦成效則由受試者在實驗中產生的曲目集合數量之比例決定,即以受測者所感興趣的曲目相較於工具所推薦的歌曲數目的比例。質化研究的部份,採用訪談法,通過實驗後對受試者進行針對性的訪談,為量化研究的結果提供檢定、補充和解釋。研究結果發現:一、不同音樂發掘工具的推薦效用的確有所差異。二、使用者面對不同音樂發掘工具時的主觀評價與客觀推薦成效並不一致。三、使用者的個人偏好結構的確會影響音樂發掘工具的推薦效用。1152919 bytesapplication/pdfSpotify音樂串流服務系統評估偏好屬性推薦系統Music RetrievalOnline Music ServicesEvaluationUser Experience使用者偏好屬性對音樂發掘工具效能的影響─以Spotify音樂串流服務為例journal articledoi: 10.6182/jlis.2017.15(1).001http://ntur.lib.ntu.edu.tw/bitstream/246246/280309/1/v15-1-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