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12024-05-17https://scholars.lib.ntu.edu.tw/handle/123456789/681094摘要:新農業為國家「5+2」產業創新計畫中之重要一環,其目的為提升我國農業之整體競爭力。在多次的我國的農業及相關之生技產業發展調查及分析中顯示,目前農產業確實面臨整體性的困境—農業國際化、貿易自由化、環境與氣候劇烈變遷、我國之人力老化及少化等。隨著農業技術與產業發展日趨複雜,並且進步快速,高等教育與產業實務間的落差有增無減,學生因而無法趕上產業的需求,目前師生及產業界均深切體認此項落差之現實。相關產業調查分析中顯示,新農業的人才必須兼具傳統農業生產技術、跨領域之智慧農業知能、產業經營發展法規實務、產銷供應鏈資訊應用等核心能力。為促進國內農業的創新發展及人才培育之產學研鏈結,本校生物資源暨農學院(簡稱生農學院)長期持續投入農業科技研發之教育與人才的培育。同時也配合臺大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參與了歷屆的教育部計畫,如99至102年之「轉譯醫學及農學人才培育先導型計畫」之「畜禽產業領域教學資源中心」與「作物與花卉產業領域夥伴學校」的教學任務;103至106年「生技產業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計畫」之「農業生技產業教學實習推動中心」,協助鼓勵與輔導創業學員,累積了豐富的教學團隊能量和經驗。本階段之「生醫產業與新農業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計畫」,本院以蔡明哲副院長為計畫主持人,成立「動植物農業產業創新教學推動中心」,乃欲把握機會,在提供知識與技術傳承之同時,也創新農業教育模式,建立有機成長(organic growth)的量能。本計畫之構思乃選定動物科技、植物科技,以及生物產業傳播等本院三大主力領域,參與系所涵蓋動物科學技術學系、獸醫專業學院、園藝暨景觀學系、農藝學系、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生物科技研究所、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等,積極建構整合性中心平台與師資團隊,並且結合生物技術研究中心與食品科技領域夥伴學校,共同推動農業產業之創新。本年度(108年度)計畫將整合生農學院各項教學資源,開設跨領域高階課程2門(農生技產業法規實務、農業創業與投資),跨系所專業領域課程4門(農業綠能設計及多元應用、生醫實驗動物之整合與連結、植物種苗新事業、媒體傳播策略與行銷(含實作)),實作課程1門(有機初階實務與應用),以及產業實習課程1門(新農業產業實習),供校內外學員修習。本計畫並將邀集授課教師與夥伴學校更新教學策略和教材,依照各夥伴學校之專長領域分配農、林、漁、畜等主題,共同編撰以農業產業創新為目標之專書,提供為未來新農業相關課程之教材。在人才培育方面,預計有90至110位碩博士生、20至30位相關產業界人士等高階人才參與教學課程,並且預期有2至3位學生透過本計畫引介至相關產業界就業;在產學合作方面,預計徵選20至30位學員至20家業界實習,建立產學合作平台,橋接產學落差。並將邀請25至30位產業界專家學者為本計畫授課,擴大學員對產業有更深入之瞭解與認識;在學術活動方面,預計將於10月及11月辦理2場學術研討會,包括「智慧農業研討會」與「跨域傳播學術研討會」。「智慧農業研討會」將邀集6所夥伴學校共同辦理,主要辦理目的為邀請國內外智能農業產官學者與企業與會,增加互動交流機會,了解智能農業技術發展現況;「跨域傳播學術研討會」將由本校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主要統籌,邀請農業與傳播產官學者,協助農業與傳播跨領域交流,並與產業連結,增加與職場貼近性,使學術與產業連結更加密切。2場研討會合計將有200至300人次參加。此外,本計畫將整合本院之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工程學院之專長,於本中心下開設智慧科技領域課程,發揮虎尾科大於智慧科技與無人機於農業之應用特色,設置中部教學基地,以形成跨領域智慧農業教學聯盟。生醫產業與新農業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 - A類「生醫產業與新農業學產研鏈結人才培育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