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銀華陳志瑋邱顯比2019-07-232019-07-232000-04https://scholars.lib.ntu.edu.tw/handle/123456789/414559本文檢視共同基金經理人隱藏於平日投資組合決策中,但可能損及基金投資人利益的三類裁量性行為。第一類為根據基金經理人上半年的表現,動態操縱基金下半年的風險水準,企圖博取較佳的全年排名。第二類為頻繁的交易,有圖利往來證券商或收取退佣之嫌。第三類為炒作股價,替投信關係企業護盤或意圖取得上市公司董監事席位。本研究樣本包括臺灣各投信公司所發行的89支股票型基金,樣本期間為1996年至1998年。實證結果發現上半年表現不佳之基金,下半年有顯著增加風險的行為,而這種行為,又導致績效進一步惡化。但是我們並未發現基金週轉率與報酬率之間的顯著的關聯性。另外我們自報章雜誌報導加上基金明細持股資料,找出75件可能存在利益衝突的個股投資,不過這些事件對基金績效的影響尚難判定。zh基金經理人裁量性投資行為之研究Studies of Mutual Fund Managers' Discretional Behaviors in Taiwanjournal article10.6545/JoFS.20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