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永光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杜哲宇2007-11-272018-06-282007-11-272018-06-282004http://ntur.lib.ntu.edu.tw//handle/246246/57007摘 要 西元2000年,民進黨提名的總統、副總統候選人陳水扁與呂秀蓮以39.3%的得票率當選總統、副總統,因得票數未過半,「少數總統」之正當性成為關注的議題。如何選出總統是選擇制度時的首要之事,一種最基本的區分方法,是以直接或間接選舉作為區分。然而,在當代政治下,以相對多數決或絕對多數決為劃分標準應是更有意義的分類方法。而新興民主國家的憲法設計,面對了兩種基本的選擇:一是選舉制度;另一則是政府體制的設計。兩者不但同等重要,且必須評估其不同組合的影響。我國經過六次修憲後,現行體制較傾向於定位為雙首長制、半總統制或混和制。因此本文將研究總統選制的學理架構及相對多數決及絕對多數決之理論設計、優劣良窳,並探究韓國在總統採行相對多數制和法國、芬蘭總統採行絕對多數制下的憲政運作。 另外,本論文將使用人民選擇效率性、選舉規則公平性、政黨體系割裂程度及憲政體制穩定性等主軸,針對相對多數制、絕對多數制及兩倍餘數制進行比較研究,並搭配憲政體制的改革方案,試圖為我國民主制度之藍圖提供建議。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4 第三節 研究途徑 /8 第四節 研究方法 /13 第五節 研究架構 /14 第六節 研究範圍 /15 第七節 章節安排 /17 第二章 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制度之歷史脈絡與憲政體制內涵之探討 /19 第一節 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制度之歷史脈絡 /19 一、孫中山的觀點:直接選舉 /19 二、臨時政府組織大綱、臨時約法及大總統選舉法之規定:間接選舉、超過三分之二之多數決 /20 三、行憲後至憲法增修條文第二條公布前(1947-1994):間接選舉、絕對多數決 /21 四、憲法增修條文第二條公布後(1996-):直接選舉、相對多數決 /22 第二節 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之內涵 /28 一、半總統制的理論與類型 /29 二、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的定位 /33 三、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的特性 /36 第三節 總統選舉制度與憲政制度的關連性:以憲政體制之落實為思考基礎 /40 一、存在絕對關連 /41 二、並無絕對關連 /41 本章小結 /45 第三章 相對多數決之理論設計與運作實例—韓國之觀察 /47 第一節 總統選舉制度的學理架構 /47 一、直接選舉或間接選舉 /47 二、選票結構 /48 三、選舉規則 /49 第二節 相對多數決之理論設計 /51 一、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制 /52 二、複數選區相對多數決制 /52 第三節 韓國之觀察 /56 一、第六共和的憲政體制 /56 二、南韓政黨體系弱化的因素 /59 三、盧泰愚的政黨合併策略 /63 四、金泳三的策略:招降納叛 /66 五、金大中的策略:政黨重組 /68 本章小結 /73 第四章 絕對多數決之理論設計與運作實例—法國及芬蘭之觀察 /75 第一節 絕對多數決之理論設計 /75 一、兩輪決選制 /75 二、選擇投票制 /77 第二節 法國之觀察 /79 一、法國第五共和憲法的基本原則 /79 二、法國第五共和憲政體制的發展 /82 三、法國半總統制下兩輪決選制的憲政影響 /92 第三節 芬蘭之觀察 /98 一、芬蘭半總統制憲法的特色 /99 二、芬蘭總統之選舉 /101 三、芬蘭總統的職權 /104 四、從總統支配型政府朝向內閣制的轉型—憲改中的總統職權 /109 本章小結 /111 第五章 民主制度的設計:總統選舉制度的抉擇與政治效應 /115 第一節 前言 /115 第二節 總統選舉制度政治效應之探討 /117 一、人民選擇的效率性 /118 二、選舉規則的公平性 /120 三、政黨體系的割裂程度 /123 四、政府的持久度(統治能力) /126 本章小結:哪一種才是最好的選舉制度? /136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39 一、結論 /139 二、研究建議 /142 參考書目 /147 圖 次 圖1-1:論文研究架構圖 /14 表 次 表2-1:半總統制四種類型 /32 表3-1:南韓歷屆總統(1987-2002) /63 表4-1:法國歷屆總統(1965-2002) /91 表4-2:芬蘭歷屆總統(1919-2000) /103 表5-1:三種總統選制的政治效應分析 /117767801 bytesapplication/pdfen-US相對多數決絕對多數決總統選舉制度憲政體制absolute majority systemrelative plurality syste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制度—相對多數決與絕對多數決之探討thesishttp://ntur.lib.ntu.edu.tw/bitstream/246246/57007/1/ntu-93-R89341004-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