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清佳臺灣大學:資訊管理學研究所林千乃Lin, Chien-naiChien-naiLin2010-05-052018-06-292010-05-052018-06-292009U0001-2005200920174100http://ntur.lib.ntu.edu.tw//handle/246246/180007網路社群的互動,因為個人的實體形象與身分皆隱匿在電腦之後,人際互動的場域和實體世界互不干涉,人們很容易把網路社群做為獨立於實體世界之外的管道,在這裡建構實體世界未能達成的理想形象,實踐實體世界之外的人際關係,或是抒發無法在實體世界充分表露的言語。但在另一方面,網路具有搜尋與互相連結的功能,網路社群中私密的發言、隱匿的身分和理想化的人格,很容易在互相參照中與實體世界發生連結,成為公開流傳的訊息,或是暴露個人的實體資料。此外,當個人希望能將實體形象在網路社群中傳遞,或是社群貼文的閱覽人希望了解發文者的實體形象時,往往因為缺乏情境脈絡和社會暗示而顯得困難重重。然而,過去研究似乎都偏重於強調網路互動的私密性:參與者在其間可以抒發實體世界不得表露的言語,可以自由塑造理想中的形象並且隱藏不欲人知的部分,甚至創造一個和現實中不一致的身分;對於因網路強大的搜尋和連結功能所造成的私下發言被公開的流傳,個人實體資料被查閱,以及網路身分和實體身分互相延續的部分較少著墨。研究以劇場理論觀點為研究指引,觀察網路社群中的文字互動,從「公開表述與私下議論」、「理想形象的塑造與真實形象的揭露」、「網路身分與實體身分之關連性」三方面來探討網路社群互動中對立現象並存的狀況,並且超越劇場理論以面對面互動為解釋範圍的侷限,歸結出網路文字互動特有的現象。在研究方法的部分,本研究為求對個案在情境下的個殊現象有較為深入的探討,採取詮釋性哲學的研究立場,使用網路俗民誌學的資料採集方式,並經過三次的釋義循環來理解觀察社群中的互動現象。研究將研究主題放在空間和時間的脈絡下詮釋,看到了「公開表述與私下議論」、「理想形象的塑造與真實形象的揭露」、「網路身分與實體身分之關連性」在空間、時間延展下,表現出不同於過往研究論述專注於網路互動某個「時空點」的現象。平衡了過去學術上偏向於認為網路社群適合私密交流、有利於主導形象的研究觀點,以及偏重於網路身分與實體身分間斷裂性的研究興趣;同時,也提醒了未來擬採用劇場理論觀點的網路互動研究,跳脫過去研究直接套用理論隱喻,未對理論前提實為面對面互動進行思辯的疏漏。Past studies mostly suggest that virtual community be the platform especially applicable for private exchange and for people to build up their ideal images because people express themselves through hiding their real images and identities behind computers. However, few studies mentioned that the anonymously private opinions at cyberspace are easily cited and forwarded as public ones because of the powerful search engines and hyperlink connections of internet; the elaborate internet images may also easily collapse because of the cross reference at cyberspace. his study considers that the virtual community can be both public and private channel at the same time, its superior situation for individuals to dominate personal images is marginalized as time pass by, and the personal virtual identity and real identity is not only continuous but complimentary. The study is conducted as an interpretive research and takes the views of dramaturgical theory to unobtrusively observe a virtual community. The field data is collected in the light of virtual ethnography and analyzed upon hermeneutic circle.ith the arguments in this study, the author expects to provide an alternative perspective for academic research in virtual community, and the administrative team of every virtual community will recognize the said characteristics in online interaction and elaborate appropriate online environment for their members.目錄試委員會審定書 ……………………………………………………i謝 ……………………………………………………………………ii文摘要 ………………………………………………………………iv文摘要 ………………………………………………………………vi壹章 緒論…………………………………………………………1一節 研究動機 …………………………………………………1二節 研究目的 …………………………………………………2三節 研究範圍 …………………………………………………5四節 內容概要 …………………………………………………7貳章 文獻探討……………………………………………………9一節 劇場理論及其評論 ………………………………………9一) 劇場理論(dramaturgical theory)梗概…………………9二) 有關劇場理論的一般性批評 ……………………………14三) 小結 ………………………………………………………18二節 網路互動現象的文獻回顧………………………………19一) 探討網路空間之私密性與公開性的相關研究 …………19二) 探討網路空間自我表現的相關研究 ……………………26三) 網路身分(virtual identity)與實體身分(real identity)關連性的研究……………………………………………36四) 小結………………………………………………………41參章 研究方法 …………………………………………………42一節 詮釋性研究 ……………………………………………42一) 研究典範…………………………………………………42二) 研究特徵…………………………………………………43三) 理論的定位………………………………………………44四) 研究者的角色……………………………………………45二節 網路俗民誌學(virtual ethnography)的資料收集方式47一) 網路俗民誌學和傳統俗民誌學的差異 ………………47二) 個案選擇與資料收集……………………………………49三) 資料收集方式所涉及的研究倫理………………………50三節 透過釋義循環(hermeneutic circle)的資料分析 ……51一) 釋義學與釋義循環………………………………………51二) 詮釋性研究的評估標準…………………………………54肆章 個案背景資料……………………………………………57一節 社群成立緣起 …………………………………………57二節 觀察標的 ………………………………………………58三節 社群文化 ………………………………………………59伍章 個案分析與詮釋結果 ……………………………………63一節 網路社群的公開表述與私下議論 …………………63一) 「美國生產經驗」話題之詮釋 ………………………63二) 「爭取監護權」話題之詮釋 …………………………66三) 詮釋結果 ………………………………………………67二節 理想形象的塑造與真實形象的揭露 ………………73一) 社員大會前的和諧與衝突之詮釋 ……………………73二) 柔柔的溫和與剛烈之詮釋 ……………………………77三) 詮釋結果 ………………………………………………78三節 網路身分與實體身分的關連性………………………82一) 艾瑪談醫療技術的詮釋 ………………………………82二) 實體世界會面的詮釋 …………………………………85三) 詮釋結果 ………………………………………………86陸章 結論 ……………………………………………………91一節 綜合整理………………………………………………91二節 在理論上的意涵………………………………………93三節 在研究方法上的意涵…………………………………94四節 在實務上的意涵………………………………………96五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方向……………………………97考文獻 ……………………………………………………………99次一 劇場理論常用之隱喻 ……………………………………13二 學界對於劇場理論的批評…………………………………16三 以劇場理論探討網路空間之私密性與公開性的相關研究25四 以劇場理論探討網路空間自我表現的相關研究…………34五 以劇場理論探討網路身分和實體身分關連性的研究……40六 研究典範及其關注取向之對照表…………………………42七 學域內詮釋性研究之理論定位舉例………………………45八 研究者的角色及其特性……………………………………46九 網路俗民誌學和傳統俗民誌學的差異對照表……………48十 本研究之釋義循環…………………………………………54application/pdf984766 bytesapplication/pdfen-US網路社群詮釋性研究劇場理論網路隱私網路形象網路身分virtual communityinterpretive researchdramaturgical theoryinternet privacyvirtual imagevirtual identity網路社群互動現象之詮釋性研究A World of Paradox: An Interpretive Study in Virtual Communityhttp://ntur.lib.ntu.edu.tw/bitstream/246246/180007/1/ntu-98-D89725006-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