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義正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戶倉恆信2007-11-272018-05-292007-11-272018-05-292004http://ntur.lib.ntu.edu.tw//handle/246246/56416摘 要 「格義」一詞,絕非是自然而尋常的存在。它是僅能活在歷史記憶之中的特殊概念。它並不是虛構,也不能實體化的概念,而是在思想史上的一件事實。透過此事實的探究所呈現出來的,乃是被習慣化的知識類型,以及其言說模式。只要能清楚它的結構體系,就可理解到思想史研究中所隱藏的「東方╱西方」的思維,或者「自我╱他者」的視角,甚至是「忘卻╱記憶」等對峙關係。 首先,於第一章所要處理的問題是,以思想史研究中的「兩次創傷」作為主要線索,試圖敘述「格義」論述背後所潛藏的「凝視」之記憶,進而掌握此些視角的前提預設為何。此處主要是要論說此些思想史研究中的「凝視」,不僅是能夠橫跨「儒、釋、道」系統,且亦未能將它視為「時代化」的潛伏性問題。 其次,第二章中筆者有意關注於「影響」此字眼上,來探究「格義」概念本身的臨界點,進而檢討「理性」思維的似是而非之處。此外,同時思考「內在」理路中所出現的「抵抗」思維的合理性,以及正視在「疆界」概念上所展開的「影響」論述,是反映出敘事者欲擴充某一思想系譜的慾望表徵。 再次,於第三章中積極地思索「格義╱洋格義」的結構中所出現的「衝擊╱反應」、「特殊╱普遍」的對峙性,進而檢討究竟何人擁有鳥瞰世界的資格。並且探討「洋格義」與「國際化(全球化)」,以及「東方主義」思維之同構性。 最後,第四章中再次以「影響」概念作為解明研究視角的裝置,希望能夠藉此呈現出,不被論及的「格義」位置與研究前提中所預設「東方」概念架構之間的關係,而設法思索不具有任何屬性的「日本」概念中所潛藏的意味為何。並進一步地去思索,能夠實體化的「東方」概念與「大東亞」的記憶架構之間究竟有何差異性?目 錄 緒論 : 一 研究動機 1 何謂「東方」哲學?╱「外來」和「固有」╱「他者」 二 研究途徑與前提假設 3 「作為方法……」的思索背景╱「衝擊」與「反應」╱對於二十世紀的省思╱「格義」的諸界定╱「格義」與「洋格義」╱基本假設 第一章 : 思想史研究與二十世紀的記憶 第一節 : 作為回溯的「格義」 11 魏晉與晚清民初的記憶交錯╱「日本」與「脫亞」╱「忘卻」與殖民者心理╱「他者化」的作業╱兩次的文化危機╱三、四十年代的「格義」論述與其背後思路 第二節 : 「日本思想史」侵略「中國思想史」 18 「支那學」的提倡與「脫亞」的視角╱從「他者」到「他者化」╱作為手段的蔑視「中國」、歧視「中國人」╱作為「停滯」世界的「中國」 第三節 : 「支那學」的再認識與「殘餘」的問題 30 「支那學」的再認識作業與其背後思路╱何謂「津田支那學」的原理與結構?╱「類型化」的把握╱「學派」的問題╱前近代論的問題╱檢證「津田支那學」的原理與結構 第四節 : 何謂「支那人」的思維方法? 47「他者化」的循環╱「東方」世界的屬性論╱「中心」與「邊緣」的思路問題╱「支那」標記的復興╱「東方人」的「類型化」 第二章 : 思想概念與歸屬權 引 論 : 61 第一節 : 何謂辭典? 62 在「中學」與「佛學」之間╱論及「格義」的似是而非性╱以「本無」解釋「真如」是「格義」嗎? 第二節 : 何謂「借用老莊理解佛教」? 69「本無」歸屬於何者?╱論及「影響」的背後思路╱「理論」的非合理性╱何謂「歷史事實」?╱以「似是而非」探討歷史事實 第三節 : 「格義」的歷史語境與「忘卻」 83「格義」概念的歷史淵源╱「中國思想史」的脈絡性╱「外來」不先行「固有」╱「格義」概念的佛教專利化╱忘卻「固有」思想的歷史脈絡 第三章 : 「以今釋古」與「以古釋今」 第一節 : 喪權與「抵抗」的思想史 91 《中國哲學史(新編)》與《中國思想史》的異曲同工╱「平權」與「喪權」的論述╱「西學」與「佛學」之間╱「格義」一詞的潛伏意義 第二節 : 何謂「洋格義」? 99 「洋格義」與「東方學」╱思想文化的「播散」程序╱作為「西方」的「他者」╱何謂「格義」就是「普遍」現象?╱何謂「台灣」佛學研究的「誤期」性?╱「洋格義」論的前提事項╱省思「洋格義」概念本身的視角問題 第四章 : 徘徊在記憶與忘卻之間 第一節 : 「忘卻」的途徑和「支那學」 115 對於「本無」的另一途經╱「影響思想史」批判╱「日本」減除「中國」文化的「影響」╱作為前提架構的「東亞文化圈」╱為了誰的「文化類型」? 第二節 : 如何走出「支那學」的視角? 125 何謂「東亞佛教史」?╱無視於新羅的「影響」╱沒有一個「東洋」╱「東亞」概念的實體化╱「傳播過程」論述的盲點╱「個體論」╱「一國史」思維的得失╱思索「疆界」概念的有效性 第五章 : 結 論 143 主要參考書籍及論文 151998468 bytesapplication/pdfen-US支那學影響疆界格義類型忘卻凝視東方FORGETGAZEORIENTINFLUENCESINOLOGYTIPEBORDERKE-YI作為方法的格義---兼論思想史中「東方」的位置thesishttp://ntur.lib.ntu.edu.tw/bitstream/246246/56416/1/ntu-93-R89124011-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