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鴻文2006-07-262018-06-282006-07-262018-06-282003-07-31http://ntur.lib.ntu.edu.tw//handle/246246/22123傳統上評估不同產品對環境之衝擊時,大都把焦點放在管末處 理上,以使用後棄置階段產生之環境負荷,作為該產品對環境衝擊 影響之大小;而對於產業廢棄物之管制,亦集中於生產過程中所產 生的污染物,往往疏於考慮原料取得及使用後(post consumer)之污染 條件。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及全球環境永續發展共識之達成,使得 對於廢棄物污染評估方向逐漸朝全面性的思考模式,即利用產品「生 命週期」的觀念,藉由整合原料開採、生產製造、產品使用及棄置 等各階段對環境產生之影響,評估產品的「生命週期」中對環境的 衝擊程度。此種評估概念的轉變,使得過去在棄置階段中,環境衝 擊較小的產品,極可能因為在其他生命週期階段中的衝擊量較高, 而導致截然不同的分析結果。application/pdf311428 bytesapplication/pdfzh-TW國立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生命週期不確定性分析本土化生命週期評估技術及其應用之研究─子計畫四:生命週期評估之不確定性分析與資訊價值評估系統之研發(II)reporthttp://ntur.lib.ntu.edu.tw/bitstream/246246/22123/1/912621Z002022.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