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榮舉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廖俊仁Liao, Chun-JenChun-JenLiao2007-11-272018-06-282007-11-272018-06-282006http://ntur.lib.ntu.edu.tw//handle/246246/57127摘 要 本論文之目的在探討臺灣教師人權運動自1987年至2005年之發展歷程、興起原因,及臺灣教師人權運動未來發展之建議。又本論文之研究問題有三:一、何謂臺灣教師人權運動?其發展歷程為何?二、臺灣教師人權運動興起之原因為何?三、臺灣教師人權運動未來發展之建議為何?筆者依蕭新煌修正自Mauss所建立之「社會運動的歷史模型」的五階段論,而發展的社會運動發展歷程的三種可能論,作為本論文分析臺灣教師人權運動發展歷程之研究架構;在臺灣教師人權運動興起原因部份,則是以西方社會運動理論中的政治過程論為研究架構。本論文之研究途徑有二:歷史研究途徑和政治過程研究途徑。先以歷史研究途徑將臺灣教師人權運動,依運動先後順序,分為臺灣教權會運動、臺灣教師會運動,以及臺灣教師工會運動等階段。再以政治過程研究途徑,針對臺灣教師人權運動的不同階段,蒐集政治機會結構、草根組織力量,與認知解放等面向的資料。至於本論文之主要研究方法採文獻分析法。本論文之主要研究發現如下: 一、關於臺灣教師人權運動(1987-2005)發展歷程之主要研究發現 臺灣教師人權運動的三個階段,正好與臺灣政治轉型相互輝映;亦即:臺灣教權會運動階段-臺灣政治自由化;臺灣教師會運動階段-臺灣政治民主化;臺灣教師工會運動階段-臺灣第一次政黨輪替。又臺灣教師人權運動之發展,與民進黨政治力量的成長有密切的關聯。 二、關於臺灣教師人權運動(1987-2005)興起原因之主要研究發現 臺灣教師人權運動之「政治機會結構」,隨著台灣政治轉型的發展,而漸趨開放;「草根組織力量」則因《教師法》通過後,成員招募轉變成團體的招募,使得臺灣教師人權運動的「草根組織力量」發展成為既廣又深的立體聯結網絡;「認知解放」,其主要原因有:安全,參與運動的風險降低、有力的政治結盟夥伴、教師會取得合法地位;有效,參加運動有助於教育環境的改善。 關鍵字:臺灣教師人權運動;臺灣教權會運動;臺灣教師會運動;臺灣教師工會運動;政治過程論目 次 緒 論 壹、 研究動機、目的及問題陳述…………………………………………… 2 貳、 文獻評論………………………………………………………………… 10 參、 研究架構、研究途徑及研究方法……………………………………… 16 肆、 論文結構重點說明……………………………………………………… 21 第一章 社會運動的基本理念 第一節 重要基本理念……………………………………………………… 23 第二節 社會運動之發展歷程……………………………………………… 28 第三節 西方社會運動理論………………………………………………… 32 第二章 臺灣教權會運動之興起與成就(1987-1995) 第一節 臺灣教權會運動之環境背景……………………………………… 37 第二節 臺灣教權會運動之興起…………………………………………… 41 第三節 臺灣教權會運動之成就…………………………………………… 45 第三章 臺灣教師會運動之發展與困境(1995-2002) 第一節 臺灣教師會運動之環境背景……………………………………… 55 第二節 臺灣教師會運動之發展…………………………………………… 59 第三節 臺灣教師會運動之困境…………………………………………… 64 第四章 臺灣教師工會運動之再起與現況(2002-2005) 第一節 臺灣教師工會運動之環境背景…………………………………… 71 第二節 臺灣教師工會運動之再起………………………………………… 75 第三節 臺灣教師工會運動之現況………………………………………… 93 第五章 臺灣教師人權運動發展歷程之評論與興起原因 第一節 臺灣教師人權運動發展歷程之評論……………………………… 97 第二節 臺灣教師人權運動之興起原因……………………………………101 結 論 壹、 研究結果………………………………………………………………119 貳、 研究限制………………………………………………………………127 參、 研究建議………………………………………………………………128 參考文獻與相關書目…………………………………………………………133 附錄 附錄一:全國教師會第一屆至第四屆理事名單……………………………………139 附錄二:遊、行-找尋失落的記憶 ………………………………………………141 附錄三:〈寡廉鮮恥上街頭〉及〈寡廉鮮恥上街頭〉一文訂正聲明 …………143 附錄四:免費給李筱峰先生上四堂公民課……………………………………147 附錄五:筆者與高雄縣教師會前理事長劉亞平探討全國教師會第三屆理監事改 選爭議之公開信…………………………………………………161 附錄六:筆者對全國教師會第三屆理事有關國會運作之意見之公開信 ………171 附錄七:全國教師會因國民教育法修訂痛批教育部政務次長范巽綠之新聞稿…175 附錄八:臺灣教師人權運動(1987-2005)大事紀 ……………………………177 附錄九:台灣民主運動(1988—2000)大事紀 …………………………………179 表 次 表0-1:臺灣教師人權運動(1987-2005)之各階段運動差異比較表……………… 8 表0-2:戰後臺灣教師人權運動相關實證研究彙整表 ……………………………… 11 表1-1:社會運動定義歸納表 ………………………………………………………… 26 表1-2:西方社會運動理論差異比較表 ……………………………………………… 35 表4-1:2000年與2001年台灣經濟成長比較表……………………………………… 74 表4-2:全國教師會第二屆、第三屆會務幹部一覽表………………………………… 90 表4-3:全國教師會2000-2003年辦理(或參與)公益活動一覽表 ……………… 92 表5-1:臺灣教師人權運動之「顯著的社會經濟過程」……………………………… 102 表5-2:立法院第二屆第六會期教育文化委員會委員名單…………………………… 106 表5-3:臺灣教師人權運動發展與民進黨政治力量成長對照表……………………… 108 圖 次 圖0-1:臺灣教師人權運動(1987-2005)發展模型 ………………………………… 9 圖0-2:社會運動興起的政治過程模型 ………………………………………………… 17 圖0-3:戰後臺灣教師人權運動分析架構圖 …………………………………………… 18 圖1-1:社會運動的歷史模型 …………………………………………………………… 29 圖1-2:社會運動的發展階段 ………………………………………………………… 30 圖5-1:教權會運動在集結階段另起一波教師會運動之發展階段圖 ………………… 99 圖5—2:教師會運動在制度化階段另起一波教師工會運動之發展階段圖 ……………1011167719 bytesapplication/pdfen-US臺灣教師人權運動臺灣教權會運動臺灣教師會運動臺灣教師工會運動政治過程論Teachers’Human Rights Movements in Taiwan臺灣教師人權運動(1987-2005)Teachers’Human Rights Movements in Taiwan (1987-2005)thesishttp://ntur.lib.ntu.edu.tw/bitstream/246246/57127/1/ntu-95-P93341021-1.pdf